banner
Leo

Leo的恒河沙

一个活跃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商业顾问/跨境电商专家/投资人/技术宅/骑行爱好者/两条边牧及一堆小野猫的王/已婚;欢迎订阅,日常更新经过我筛选的适合精读的文章,横跨商业经济情感技术等板块,总之就是我感兴趣的一切

2023-09-06-啟動困難修煉心法 - 少數派

啟動困難修煉心法 - 少數派#

#Omnivore

Highlights#

準備工作與你的行動目標的相關度太低了:完成準備工作時常給我們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但其實並沒有增長任務完成進度,回想一下 你從來沒有因為完成了準備工作而能讓待辦清單上多一個勾。從提高完成任務效率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準備工作」,也只是啟動困難的化身。 ⤴️ ^b943a01b

這是我經常犯的錯誤,在最有動力、最情緒高漲、最積極的時候,把所有的精力都浪費在了不能推動核心事務進展的準備活動上,這非常非常的浪費。

先做簡單的事雖然能更快減短待辦列表的長度,卻不是我們實現核心目標的捷徑⤴️ ^b15d1478

這裡其實強調了目標引導的作用。我應該更加地理解目標引導的重要性。只要能時刻關注到主要目標,那這樣的錯誤也就不會發生。
與其正確的做事,不如做正確的事

啟動困難善於化為各種各樣的藉口和理由來驗證自身的合理性,讓我們寧願耗費精力先做一些並不相關和緊急的麻煩活動(有些甚至只比那件真正要做的事情好做一點點),也不願意直接開始核心行動。 ⤴️ ^99507b7f

在這個地方,我覺得更多的原因是預設困難。因為大腦過度想像可能存在的困難與挑戰。所以選擇另外更輕鬆的事情變得更加合理

精神困難的源頭是我們過於發達的想像力⤴️ ^a767cbd2

這簡直就是說我老爸,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得非常周全且詳細。但結果是大部分事情都被放棄了,因為總有自己感覺克服不了的困難。但實際上,在做事的過程中,這樣的困難並不會發生。或者說發生的概率極低。

拒絕預設困難 ⤴️ ^23fba2d6

降低啟動成本 ⤴️ ^d012124f

更快開始 ⤴️ ^a20ba904

開始的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用來反悔的時間也就越少 ⤴️ ^eaddc7fb

這裡就是不要做心理掙扎,先做事,做一會兒,覺得不想做了再不做都行,但是一定要立刻先開始做一會兒。

「更快開始」一般有兩個思路:一是借助工具、自動化來減少步驟、縮短時間,讓「開始」變成基礎的觸發動作;二是提前進行必需的準備工作。 ⤴️ ^6fce3365

這裡提到的第一個使開始變成自動化觸發,我其實不太明白應該怎麼樣做,感覺上像是養成一種條件反射,但是具體怎麼養成,怎麼做沒有明確的說明,所以我不能夠完全理解。

我們面對準備工作的最好方式是提前完成它,在準備時間裡完成準備,或者應該將準備工作拆分成一個單獨任務來關注。 ⤴️ ^bc1104fd

這一點我已經用上啦,算是無師自通,就是把任務盡可能的拆解到非常細分,包括準備活動也包含在任務中,被拆解的非常細分,成為了一個單獨的任務,這樣啟動起來基本上沒有困難。

空間的暗示 :打造符合任務目標的專用空間。例如一個整潔沒有雜物的書桌更容易讓你開始工作。而如果只將這張桌子用於學習、工作而不用於休閒場景,則會讓你在每次面對它時更容易進入狀態。 ⤴️ ^7cd46988

任務簡單化 ⤴️ ^14286de4

分解任務 ⤴️ ^6814a987

針對長期活動的啟動困難,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習慣。 ⤴️ ^66abd477

這裡,其實我並不能理解如何消除抵觸情緒,習慣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我不理解。

Matrix 首頁推薦

Matrix 是少數派的寫作社區,我們主張分享真實的產品體驗,有實用價值的經驗與思考。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最優質的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拖延症」現在有了個新名字 ——「啟動困難」,比起那個人人都知道的類似醫學病症一般的名字,這個新名字更中性、更客觀、更準確。我喜歡這個新名字,因為它把拖延從一種「疑難雜症」變成了一個可以克服「困難」。人們不再需要治療不正常的自己,而只需要像對待任何一個日常問題那樣,自然地尋求外界幫助和解決方案。

導讀:

本文的前兩章節「啟動困難的三十六變」和「火眼金睛」討論了啟動困難的表現和原因,而在後兩章節則介紹了克服啟動困難的建議,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拒絕預設困難
  2. 降低啟動成本:更快開始 / 環境設計
  3. 任務簡單化:分解任務 / 5 分鐘學習法

啟動困難的三十六變#

場景一:我們真的需要準備工作嗎?#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你心裡十分焦慮,因為 deadline 已經迫在眉睫,可是椅子卻像是粘在你身上一樣,讓你怎麼都起不了身。二十分鐘後,你站了起來,決定立刻著手那件已經拖得夠久的事,但在此之前,你想給自己一個更舒適的環境,於是開始了一系列準備工作:整理書桌、扔垃圾、泡咖啡、調整室內溫度,甚至最終決定出門去咖啡店・・・・・・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準備工作嗎?有些準備工作是必需的,比如在工作開始前收集資料;而另外一些看起來似乎也有點道理,一個舒適的易於專注的環境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擾,讓你更容易進入「心流」。但問題在於這些沒完沒了的準備工作耗費了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至於我們實際開始的時間被大量推後了(很多時候,我們的完成準備工作甚至花了比行動本身更多的時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 準備工作與你的行動目標的相關度太低了:完成準備工作時常給我們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但其實並沒有增長任務完成進度,回想一下 == == 你從來沒有因為完成了準備工作而能讓待辦清單上多一個勾 ====。從提高完成任務效率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準備工作」,也只是啟動困難的化身。==

場景二:我們從不按優先級做事#

周一早上 10 點,工作群的未讀消息 99+,下一場會議在 1 小時後就要開始,你不得不見縫插針先處理幾個堆積的任務。打開你的待辦列表,從上到下瀏覽,你在心裡對它們一一做出評價:「這件事很緊急,它影響後續工作的進度」或是「上次在這件事上栽過跟頭,現在看來還挺重要的」。看完最後一行,你已經知道 應該 選擇那個最重要緊急的任務。但是,你發現另一個排在中間的日常任務看起來如此簡單,何況也費不了多少時間,於是你的天平輕易的倒向了那一邊。這樣的選擇在接下來的一天裡不斷地重複,下午 5 點的時候你無奈地發現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做那些更重要的事了。現在你必須做出一個選擇:加班或者明天再做,而你知道後面這個選項又會開啟一個新的循環・・・・・・

我們熟悉四象限法則的技巧,但我們的行動還沒有養成習慣。一種情況是我們常常迫於時間的壓力而無限期推遲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偏好於簡單輕鬆的事務。然而 == 先做簡單的事雖然能更快減短待辦列表的長度,卻不是我們實現核心目標的捷徑 ====。==

== 啟動困難善於化為各種各樣的藉口和理由來驗證自身的合理性,讓我們寧願耗費精力先做一些並不相關和緊急的麻煩活動(有些甚至只比那件真正要做的事情好做一點點),也不願意直接開始核心行動。==

火眼金睛#

我們與「啟動困難」的狹路相逢往往發生於「不情願山谷」中。當我們認為一件事情是困難的時候,我們傾向於推遲它。

這裡的困難包含兩個方面:實現困難和精神困難。前者很容易被我們分辨,後者雖然經常發生,但我們很少意識到。

== 精神困難的源頭是我們過於發達的想像力 ====。== 我們的大腦具有超乎想像的機能,它可以在接到任務的一瞬間就產生對執行的過程和結果的基本預期,讓那些糾纏不清的溝通事件、龐大枯燥的資料收集過程、令人心情不佳的談話、不確定的事態走向以及大概率失敗的結果如排山倒海般向我們襲來。這是人類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機能,這些事先的預想幫助我們的祖先更清楚地意識到風險的存在,從而得以躲過一次次危機。而這一次,面對這些難纏的任務時,想像力也忠實地執行了它的使命,這些糟糕的預期確實可能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然後,一切負面情緒便由此產生,我們感到恐懼(害怕失敗)、憤怒(對行為的合理性產生質疑)、悲哀(無力感)・・・・・・・

面前是愁雲慘淡的未來(想像版),身後是沉重的情緒行囊,似乎字原地踌躇已經是對我們來說最好的選擇。

修煉 三昧火#

上昧火:== 拒絕預設困難 ==#

我們善於設想未來,但問題在於我們尤其擅長發現風險。這使得我們更傾向於消極想像,甚至在很多時候只想像那個最壞的結果並堅信不疑。但如果從理性角度思考,最壞的結果不可能每次都出現,這些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廂情願的自設困難。但和真實的困難一樣,預設的困難也會影響情緒,導致我們對行動產生抵觸心理。

我們需要停止無意義的悲觀想像,客觀地看待這些困難。我們依舊可以做出悲觀的預想,但僅限於風險管理的層面 —— 我們應當像祖先一樣正当地使用這個機能。而剩下的這些我們無力影響的消極想像則無法指導我們的行動,只會加深我們的負面情緒,因此請努力無視它們。

與之相對,樂觀的想像能讓我們更容易啟動。當我們轉而想像事情將會順利進展時,即使只是一種自我欺騙,也確實減小了啟動阻力。而且從結果來看,這種樂觀的預測也不都是錯的。面對終將到來的客觀困難,我們遲早需要承受它的折磨,那麼不如在此之前多享受些輕鬆樂觀的情緒。

中昧火:== 降低啟動成本 ==#

之前在 重拾閱讀 這篇文章中提到過觸手可及的閱讀環境的重要性,而從習慣養成的角度來說,環境設計也是極為重要的。為了抵抗啟動困難的阻力,我們應當盡可能提高行動的便利性,並且讓環境中充滿開始行動的積極暗示。

== 更快開始 ==#

我們需要把「開始」這個動作變得盡量簡單和快速。這樣做的好處是, == 開始的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越短,用來反悔的時間也就越少 == ,以此提高立即開始行動的概率。而對於長期活動來說,我們更有理由這樣做,因為更低的啟動成本將會在時間的複利下節省更多的時間。

==「更快開始」一般有兩個思路:一是借助工具、自動化來減少步驟、縮短時間,讓「開始」變成基礎的觸發動作;二是提前進行必需的準備工作。== 拜「啟動困難」所賜,我們經常是在正式開始做任務時,才開始真正思考,這使我們將熱情最高漲的開始階段的時間花在準備工作上,同時,也使核心任務停滯不前。而任務進展緩慢不僅會加重下一次的「啟動困難」,還會降低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我們面對準備工作的最好方式是提前完成它,在準備時間裡完成準備,或者應該將準備工作拆分成一個單獨任務來關注。

環境設計#

我們一天的行動大都來自於習慣的慣性和環境影響,實際經由大腦思考才做出的行為出人意料地少。當我們讓環境中佈滿明顯的暗示,我們越有可能去做一件事。

  • 改變不利的環境 :改變使你「啟動困難」的環境,或者乾脆選擇一個新環境。
  • 創造明顯的視覺提示 :將你的任務目標、物體安排在視線範圍內。
  • == 空間的暗示 == ==:打造符合任務目標的專用空間。例如一個整潔沒有雜物的書桌更容易讓你開始工作。而如果只將這張桌子用於學習、工作而不用於休閒場景,則會讓你在每次面對它時更容易進入狀態。==

下昧火:== 任務簡單化 ==#

我們不願意做困難的事,那麼只要把事情變簡單就可以了。

== 分解任務 ==#

當我們認為一件事是困難的時候,常常也同時使用「複雜」來形容它。除卻執行層面上的現實難度,很多時候一個任務困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將它分解到可執行的顆粒度

類似於「10 天入門編程」「決定職業規劃」這樣的任務,總會大搖大擺地橫躺在我們的待辦列表中,讓我們無從下手。

這其實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還只是目標,尚待分解,並不具有具體的任務內容和衡量標準。比如「入門編程」需要被分解為「安裝 java 開發環境」「看完 Java 入門課程」「完成課後練習的代碼編寫」「編寫練習項目」才能被執行。

另一方面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分解。職業規劃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但當我們想為自己好好做一次規劃時才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它 —— 做完「職業性格測試量表」就能得出最適合我們的職業嗎?興趣重要還是賺錢更重要?應該怎樣選擇行業?・・・・・・問題紛至沓來。當我們不了解一件事的時候,就無法清晰合理地分解它,因此也就無法進入執行階段。這時候我們需要的其實是「元任務」,針對「分解任務」的任務。

5 分鐘的魔力#

之前看到過一種更容易開始學習的方法是「不管怎樣先學 5 分鐘」,具體是指設立 5 分鐘的基礎學習時長,完成 5 分鐘的學習後可以自由決定是否繼續。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過縮短任務時間來降低任務難度,將痛苦的長時間學習變成了短暫的時間片,減輕壓力,從而更容易啟動;而在學了 5 分鐘後則因為進入了學習狀態,經常會多學一會,以此達到了學得更多的目的。

這與「微習慣」的理念類似,當一件事足夠微小,我們就不可能失敗。當困難不再存在,啟動困難也就離我們而去了。

筋斗雲的法訣#

除了以上三昧火的修煉之外,在這裡提供兩朵筋斗雲,筋斗很難翻,但是學成後翻一次便是十萬八千里。

  • 養成習慣
  • 控制情緒

== 針對長期活動的啟動困難,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習慣。== 而成功養成習慣的跡象就是抵觸心理的消失,這正是與啟動困難永別的時刻。

啟動困難最直接的誘因是我們的負面情緒,那麼如果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不帶情緒地做事,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啟動困難了,只是平常心做平常事。

關聯閱讀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海霧來信」,也歡迎與我交流你的想法。

> 下載 少數派 2.0 客戶端、關注 少數派小紅書,找到數字時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實用、好用的 正版軟件,少數派為你呈現 🚀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