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o

Leo的恒河沙

一个活跃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商业顾问/跨境电商专家/投资人/技术宅/骑行爱好者/两条边牧及一堆小野猫的王/已婚;欢迎订阅,日常更新经过我筛选的适合精读的文章,横跨商业经济情感技术等板块,总之就是我感兴趣的一切

2023-09-06-幹掉碼字困難症:如何用 Ulysses 實現卡片寫作? - 少數派

幹掉碼字困難症:如何用 Ulysses 實現卡片寫作? - 少數派#

#Omnivore

精華#

實踐過程中,我在納博科夫「先寫卡片、再拼湊」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良,既不是先把架構搭好,也不是寫完卡片再考慮架構,而是讓文章架構和內容卡片同時生長出來 ⤴️ ^875eaea2

這裡作者的改動非常符合我的操作方式和需求。如果全部寫完,再做順序的排布和整理,會非常浪費時間。我現在的寫作方式,其實也是讓結構和內容一起長出來。

  • 有一個想表達的核心想法;
  • 圍繞著這個想法,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
  • 寫作的過程中,文章的結構逐漸湧現出來;
  • 根據湧現的結構,調整卡片的順序;
  • 給卡片之間添加過渡,繼續寫卡片,直至完成文章。 ⤴️ ^80434cd4

這個順序其實非常像我現在正在使用的寫作方式。

第一個好處: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 ^42d9561a

寫文字和改文字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頻繁的修改會嚴重影響寫作的流暢度。 ⤴️ ^8b724928

第二個好處:形成最小行動單元,降低行動難度 ⤴️ ^50238fcd

第三個好處:隨時捕捉靈感 ⤴️ ^9546d2b7

image

幹掉碼字困難症:如何用 Ulysses 實現卡片寫作?

Matrix 首頁推薦

Matrix 是少數派的寫作社區,我們主張分享真實的產品體驗,有實用價值的經驗與思考。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最優質的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因為工作原因,我寫稿子的強度不算低,這幾年公開發布的稿件大概有 700 多篇長文,短文就不計其數了。經常有朋友問我,推薦什麼寫作工具?畢竟,市面上能碼字的軟件非常多,功能和價格也天差地別。

我的回答是:別著急吃安利,先考慮最適合自己的流程,然後考慮流程中存在什麼痛點,最後再看哪些軟件能解決這些痛點。

拿寫作這件事來說,每個人對信息的掌控能力不同,輸出時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同,日常文案工作的頻率、強度和習慣也非常不一樣,盲目去看其他人推薦的軟件,實際上是把上面的順序顛倒,為了某個軟件「好」而去改變自己的流程了。

我和你分享 Ulysses,也不是單純推薦它「很好用」,而是它的幾個小設計,解決了我寫作流程中的特定痛點。我翻了翻前輩們的分享,還真的很少有人提到這幾個功能。我們就按照一開始的順序,先談寫作流程,再談流程中的痛點,最後回到 Ulysses 的哪些功能解決了這個痛點。

三種寫作流程#

假定現在我有了一個想表達的中心觀點,腦子裡也有了一些支撐這個觀點的資料和想法,該怎樣把它們串聯到一起,形成一篇可讀的文章呢?

總結起來,大致上有三種流程,我把它們叫做線性寫作、樹狀寫作和網狀寫作

線性寫作#

這種方法理解起來最簡單,也是大多數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開一篇空白的文稿,從第一個字開始寫,一直寫到最後一個段落。

不過,這種方法執行起來,難度卻是最高的。

寫過文章的人都知道,想法在腦子裡感覺很清晰,而一旦下筆成文,就總是會卡住,比如這個例子舉得對不對?那組數據引用得是否準確?卡住了,就要停下來去查資料,查完再回到文章,一開始的想法就已經忘了一大半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心態問題,每次面對一張白紙,要把它用幾千個字符填滿,心裡就會很恐懼,很難啟動它。

大家經常說的卡片筆記是個好方法,我自己堅持在用,也讀到很多朋友的文章,對卡片筆記法該怎樣使用聊得比較細。從筆記到文章的輸出階段,卻很少有人詳細聊。似乎知識卡片積累得足夠了,就可以在知識庫裡「調取」一些卡片,打開文檔,下筆如有神了。

但平時的個人記錄和真正的寫作輸出,完全是兩回事。

真實的情況是,積累的東西再多,面對一片空白的文檔,也會感到無所適從。腦海中總會不停地湧出各種困難:論據是不是還沒找齊?這個選題真的好嗎?有沒有寫得比我更好的文章早就已經發布了?

於是,我們總會把「輸出」這件事暫時搁置,過段時間一想,不寫也罷,再說吧。很多時候,一篇好內容就這麼被耽搁下來了。

所以在我個人的實踐裡,除了一些很短的文章,很少用到純線性的寫作方法。

樹狀寫作#

所謂樹狀寫作,就是先列一個大綱,把內容分成幾個大塊,再拆分成幾個小塊,文本按照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展開排列,最後組成一篇長文。

常用的工具有思維導圖,或者大綱筆記軟件,也有把這二者完美結合的工具,比如幕布。

image

我們來看看樹狀寫作的流程:

  1. 有一個想表達的核心想法
  2. 圍繞這個想法精心組織設計一個樹狀結構
  3. 給樹狀結構上每個節點添加細節
  4. 完成文章。

問題來了,在執行第二步的時候,手裡還沒有「積木」,要憑空構建起一個架構,難度很高,也很難想得周全。

更難的還在第三步,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用思維導圖或者用大綱筆記來寫作,對於大腦來說是一種「高耗能」模式。它要求你在寫作的過程中,不停地思考文章的樹狀結構 —— 現在我寫的這個段落,該放到哪個標題、哪個層級下?突然覺得想聊一件別的事,需不需要返回去重新調整大綱呢?你必須在整體的文章結構,和微觀的文字輸出這二者之間,不停地切換注意力,而思維模式的切換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是非常耗能的。

以前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會把「打草稿」和「正式寫」兩種模式分開,思維導圖只用來搭架子,架子搭好再去寫細節,絕不同時做兩件事,避免注意力分散。不過,即便是這樣,還是會很難執行。

蒂芬・平克說:「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這裡難就難在,你永遠無法抑制大腦的網狀思考。無論你在搭建文章的架構,還是在舉一個具體例子,亦或是在調整段落的順序,腦子裡都會臨時蹦出很多靈感的火花,想到一些相關的知識。而一旦這些想法冒出來,就必須停下當前的工作,趕緊把它寫在什麼地方。如果寫的時候還需要回看已經寫出來的東西,或者思考這個新的想法該放到樹狀結構的什麼位置,就會消耗大量的心力。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只有一種情況還比較適合思維導圖,那就是結構化記錄,比如記錄一本書的核心內容,或者做一門課程的筆記。因為這種情況下,樹狀知識的結構已經被別人整理加工好了,你不用思考正在記錄的內容該放到第一章還是第五章,只需要把對方線性的輸出還原成樹狀的結構,在既定結構下寫下自己思考的細節。

但嚴格來說,這已經是「筆記」,而非「寫作」的範疇了。

網狀寫作#

網狀的寫作,來自作家納博科夫的「卡片寫作」方法,他既不是一章一章從頭寫到尾,也不是準備好詳細的大綱再去填充細節,而是有一個相對籠統的構思之後,在一張張卡片上寫下段落,再像拼圖遊戲一樣,把已有的卡片拼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image

和樹狀的「大綱寫作」相比,卡片寫作並非完全不考慮文章結構,而是改變創作的流程。

== 實踐過程中,我在納博科夫「先寫卡片、再拼湊」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良,既不是先把架構搭好,也不是寫完卡片再考慮架構,而是讓文章架構和內容卡片同時生長出來 ==,具體的流程是這樣的:

  1. == 有一個想表達的核心想法;==
  2. == 圍繞著這個想法,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
  3. == 寫作的過程中,文章的結構逐漸湧現出來;==
  4. == 根據湧現的結構,調整卡片的順序;==
  5. == 給卡片之間添加過渡,繼續寫卡片,直至完成文章。==

這裡的重點就在於,當你寫下每一行文字的過程中,大腦是不會停止思考的,並不是等所有卡片都寫好才有結構,一般寫到四五成左右,文章的結構就已經湧現出來,在那之後,「補充卡片」和「優化結構」這兩個行動是同步進行的。

卡片寫作的優勢#

接下來,我們提到的網狀寫作和卡片寫作,是一回事。

和線性寫作、樹狀寫作相比,網狀寫作有什麼好處呢?我總結了三點。

== 第一個好處: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

前面說到在碼字的時候思考結構是高耗能模式,而寫卡片就是低耗能模式,寫下每張卡片,不需要考慮它出現在文章裡的什麼位置,只專注於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另一個妨礙我們進入心流狀態的行為,是修改的衝動。

我們寫文章的時候,總是需要往回看一看,才知道當前敲下的文字是否和上文保持連貫。而一旦往回看,就會發現前文中粗糙的表達,忍不住要字斟句酌地修改。這在寫作中是大忌,== 寫文字和改文字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頻繁的修改會嚴重影響寫作的流暢度。==

使用卡片寫作,每次面對的都是一個獨立的頁面,前面寫的東西反正也看不到,就乾脆不看,連貫的問題自然會放到後面去解決。

== 第二個好處:形成最小行動單元,降低行動難度 ==#

這其實是對大腦的欺騙。當你打算坐到電腦前,去寫一篇長文,總會有畏難的情緒,這也是線性寫作最大的難處。

而「寫一張卡片」這個行為的心理代價就會小很多,哪怕只有 10 分鐘,哪怕只能寫 100 字,也可以很輕鬆地行動起來,不知不覺幾千字就積累下來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短視頻總想着「刷幾條」,最後比看一部電影時間還長的原因。

反過來,對於「梳理文章結構」這個步驟,卡片寫作也比大綱寫作更容易啟動。當你寫完一些卡片,把設計文章結構的動作「後置」,你的手裡已經有了不少的彈藥,比起什麼素材都沒有就去設計結構要容易得多。這就好比,你很難憑空去想象一個積木搭建的房子是什麼樣,但當你手裡已經有了一組積木塊,就更容易把房子搭建出來。

== 第三個好處:隨時捕捉靈感 ==#

靈感的出現,總是伴隨著閱讀、思考和寫作。尤其是當你有一個正在進行的文章項目時,靈感總會不期而遇地找上門來。

比如文章寫到一半,突然想到一個相關的故事,但又不想打斷當前的思路,只要新建一張卡片,大致寫一個標題作為備忘,然後回到當下的工作,後面再去完善它即可。再比如和人交談、閱讀一本書,發現一個例子正好印證了文章中的某個觀點,那就隨時把它寫成一張卡片,同樣不用考慮寫得很完美。

image

我絕無意拉踩,對幾種寫作方法誰高誰低做評判。卡片寫作法對我個人而言,並不是一種「更正確」的方法,而是一種「更容易寫出文章」的方法。它把每一步的思考和行動都降低了難度,讓我更容易寫起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實現卡片寫作的困難#

納博科夫經典的卡片寫作方法,是利用紙、筆和索引來完成,而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當然要用數字化的軟件來實現它。

我首先想到的,是用卡片筆記軟件來完成寫作。但很快想清楚,做筆記和寫文章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不可能在成百上千條卡片筆記中,隨手調出幾張就能拼出一篇文章,而且每次寫文章,還是有一大部分的內容是卡片筆記盒裡還不存在的內容。

後來我轉向使用「卡片 + 白板」的軟件,因為白板天然是不需要考慮結構的,卡片都平鋪在一起,還能一邊寫一邊連線,完美符合了我的「結構與內容一起生長」的習慣。

但這類工具有個問題,就是「寫卡片一時爽,後期整理火葬場」,尤其是寫很長的文章,會有幾十上百張卡片鋪在白板上,做結構梳理的時候會非常疲勞。

image

一般的白板軟件都會有兩種模式,要麼只顯示卡片標題,要麼顯示卡片全文。很多標題都是臨時標記的,並不會真的成為文章中的小標題,後期只看標題就會想不起來內容是什麼;而全文顯示就會讓整個白板信息量巨大。

更大的問題在於,大多數白板工具,是不能把卡片連接到一起,直接形成一篇長文的。也就是說,當你把卡片理好順序之後,還必須一張一張地,把卡片裡的內容複製到另一款軟件去。操作繁瑣不說,還會存在文本格式不兼容、圖片丟失的問題。

在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嘗試了不少的軟件,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某個問題,卻帶來了新問題。每個能被大眾熟知的產品,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受眾,也一定是開發者經過思考,去解決特定麻煩的工具,只是在我的流程和需求中,恰好 Ulysses 是做得恰到好處的那一款。

Ulysses 本身是一款支持 Mac、iPad 和 iPhone 同步使用的寫作軟件,功能簡潔、優雅,尤其對長文章甚至書籍的寫作支持很好,很多作家都在用它寫書。

軟件是很常見的三欄式分佈,按照開發者的叫法,從左到右的三個區域分別叫文庫、文稿列表和編輯器

image

看到這樣的設計,大多數人都會習慣把左側文庫當做文件夾,中間的文稿列表是一篇篇完整的文章,右邊是文章的編輯界面。這樣理解當然沒問題,而我卻不是這樣用的。

我把左側設為文章區,每篇長文的標題都出現在這裡;而中間的區域設為卡片區,用來存放一張張的卡片。

image

文章需要分門別類地管理怎麼辦?Ulysses 在左側的文庫提供了「項目」功能,可以把不同的文章分類組織起來。

image

日常寫作的過程,就是在中間的文稿區(對我來說是卡片區),建立一張張的卡片。

按住 Command + 1/2/3,就可以直接在文庫、文稿列表、正文編輯三個區域跳轉,小箭頭上下可以在不同卡片之間跳躍,在卡片列表任意位置敲下 Command+N,就可以在它下面新建一張卡片。

image

這樣的快捷鍵操作,加上對 Markdown 格式的完美支持,讓我可以手不離開鍵盤,在不同的文章和卡片之間隨意跳轉,完成每一張卡片的建立和編輯操作。

寫每張卡的時候,我的注意力始終專注在這張卡片的內容,既不去思考文章的整體架構,也不去回看已經寫過的卡片。當我寫好了一些卡片,文章的架構開始浮現出來的時候,就開始著手給卡片們搭積木了,這也是 Ulysses 最讓我喜歡的功能。

在中間的區域,選中一張卡片,右邊會顯示這張卡的內容,而如果按住 Command 或 Shift 多選幾張卡片,右側就會按照順序顯示它們的全部內容。

image

拖動某一張卡片,或者多選幾張卡片一起拖動,就可以改變它們在文章裡的順序。

image

還記得我在前面說過,很多白板 + 卡片的工具,要麼只顯示標題,要麼就把卡片的正文全部顯示嗎?實際用過才會知道,Ulysses 在卡片區顯示「一行標題 + 三行文字預覽」是很棒的設計,在調整卡片順序的時候,既可以通過預覽快速回想起卡片內容,又不會因為全文顯示而讓視野被文字塞滿。

如果有幾張卡片經常需要關聯到一起,可以多選後右鍵,選擇「接合文稿」,那麼它們就一直保持同時選中的狀態,編輯區會顯示所有內容,也會在拖動的時候一起移動。

image

想要把幾張卡片永久合併,則是多選之後,右鍵選擇「合併文稿」,就會按照順序變成一張卡片。

image

當然,有合併就有拆分,可以在卡片內容的任意位置右鍵,選擇「在這裡分斷」就可以了。

image

有時候寫著寫著會發現,其中一個段落更適合放到文章的其他位置,就可以把這個段落拆出來,移動到後面備用。

我會在寫作過程中不停調整卡片順序,逐漸合併卡片,讓卡片數量逼近文章最終的小節數量。

卡片寫作法在拼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上下文不連貫、段落之間文字重複等問題,在卡片都寫得差不多、順序也調整好之後,我會在中間區域全選所有卡片,這樣右邊的編輯區就是文章整體的樣子了,可以在裡面預覽整篇文章,修改卡片上下文的銜接。

image

確認文章整體通暢,再把多張卡片就正式融合成一整篇長文。值得一提的是,Ulysses 可以一鍵把文章中所有的插圖導出到本地,只要在導出時選擇 TextBundle,導出後右鍵選擇「顯示包內容」就行。

寫作的時候經常需要放截圖,先截圖到本地再插入文檔的話,就比較麻煩;用 Ulysses 寫作,截圖直接粘貼到文章裡,最後一鍵導出到本地,圖片不會被壓縮。

image

總的來說,Ulysses 在我的卡片寫作過程中,解決了幾個麻煩:

  • 如何方便地調整卡片順序
  • 整理卡片的時候,怎樣用合理的信息量預覽每張卡片
  • 怎樣把整理好的卡片一鍵成文

截止到目前,這個解決方案還是比較完美的。

總結:其他優缺點和我的選擇#

當然,Ulysses 並不是專門為卡片寫作法開發的工具,無論你偏愛什麼樣的寫作流程,它本身都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寫作工具。比如下面幾個特點,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功能。

制定寫作目標、多文章推進#

Ulysses 支持給每篇長文和每個卡片設立目標,可以是字數、行數、段落數等等,設置完成之後,標題右邊就會出現一個圓環狀的進度條,點開就能看到詳細的進度信息,隨時掌握作品的完成度。

image

很多情況下,我並不是一篇文章從頭寫到尾,而是幾篇「半成品」的文章同步進行。

平時在閱讀的時候、復盤筆記的時候,都可以隨時進入到某篇文章,建立一張卡片,多多少少寫點東西,眼看著進度條圓環逐漸變成綠色,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在不經意之間誕生,真的會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地優先、多端同步#

許多朋友非常介意一款文字工具是否支持本地保存,主要是出於安全性的考慮。我對文檔的安全性要求不高,畢竟寫完的稿子最終都會導出發布。本地優先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流暢,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需要不停在各種卡片之間切換,如果是在線文檔,哪怕卡上 0.1 秒也會很別扭。

這一點 Ulysses 做得非常好。我以前對寫作軟件(而不是筆記軟件)的多端同步幾乎沒有需求,主要因為很少在移動設備上寫文章。你很難想象等地鐵的時候,掏出手機,打開一篇寫到一半的長文檔,寫下其中一個段落。

但 Ulysses 加上卡片寫作法,讓我把多設備寫稿子這件事變成了現實,有靈感的時候,在移動設備上隨時寫下一張卡,難度並不比發一條微信更大,我也就更願意去做這件事。

我有一台 iPad Air,如果寫作過程中需要手指不停在屏幕上戳來戳去,是很低效的。但因為 Ulysses 可以通過快捷鍵,創建、編輯和切換卡片,我也就多了很多掏出 iPad 寫上幾段的情況。所以,並非 Ulysses 多端同步做得比其他軟件好,而是它讓多設備碼字這件事變得有了實際意義。

意外收穫:同步收錄卡片筆記#

我一直在用 Obsidian 積累卡片筆記,它裡面的每張卡都存成獨立的本地文件。

最近意外地發現,Ulysses 支持同步外部文件夾,自動識別裡面所有的 Markdown 文件,這下就打通了我從筆記到寫作的屏障,可以隨時來卡片筆記裡面找靈感,甚至可以反向編輯 Obsidian 的本地筆記。

image

更方便的是,它還能識別 Obsidian 給筆記加的標籤(在 Ulysses 裡面叫做關鍵詞),然後給文本內容或者關鍵詞內容加上過濾器,這樣 Obsidian 中某些特定內容的筆記,就可以通過篩選的方式單獨在一個組裡面顯示。

image

Ulysses 值得誇獎的還有很多地方,比如雙開窗口、修訂模式、沉浸寫作、打字機模式、各種格式的導出,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如果說還有什麼期待,我想主要是對 GIF 格式的支持吧,Ulysses 插入的 GIF 圖片在預覽狀態是靜態圖,不過導出之後可以正常播放。另外,Ulysses 使用編輯文字的過程中,會保留顯示 Markdown 語法,而不是所見即所得,只有在導出時才會轉換成最終樣式,對於追求簡潔的我來說,希望至少能提供一個所見即所得的選項。

當然,Ulysses 也並不是全能的工具,我個人也非常不推薦 All in one,雖然都是處理文字,但不同的場景會有完全不同的需求。

比如稍後閱讀,我需要多端同步、文章解析、高亮標註、導出標註,會選擇 Raindrop 或者 Cubox。比如靈感記錄,我需要輕量化、打開即用、回顧功能、標籤分類,flomo 一直是我的不二之選。比如卡片筆記,我需要安全穩定、本地保存、雙向鏈接、知識圖譜,Obsidian 對我來說目前是最優解……

我不會用 Ulysses 去做這些事,但在「寫一篇幾千字的文稿」這個場景下,Ulysses 已經完美滿足了我踐行卡片寫作的所有需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的寫作提供一些靈感和幫助。

> 下載 少數派 2.0 客戶端、關注 少數派公眾號,解鎖全新閱讀體驗 📰

> 實用、好用的 正版軟件,少數派為你呈現 🚀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