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obsidian 兩年多,現在我怎麼同步和使用? - 少數派#
#Omnivore
Highlights#
重搜索,輕整理。 ⤴️ ^b1df6d9e
因為大部分內容都不需要刻意整理,只需要在想找到的時候,能快速找到就行。 ⤴️ ^c1ab175a
知識的挑戰在於跨時距,現在的你要為未來的你埋點,讓未來更快的找到想要的內容,而不是淹沒在一堆不經篩選的內容裡。 ⤴️ ^8ba95bac
重要的是埋點,其實就是有穩定的規律,有不輕易改變的內在邏輯,做到可預測可推理就行,跟我的核心邏輯一樣的原理
用 obsidian 兩年多,現在我怎麼同步和使用?
Matrix 首頁推薦
Matrix 是少數派的寫作社區,我們主張分享真實的產品體驗,有實用價值的經驗與思考。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最優質的文章,展示來自用戶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用 obsidian 已經兩年多了,距離我上次更新《如何用 obsidian 和 flomo 搭建知識體系》已經過去一年半了,重新看了一遍以前寫的內容,當時選擇 obsidian 的優點,現在依然成立。
特別是第一點,通用 md 形式這個優點對我來說更重要了,但是裡面的使用案例基本上都失效了,不再和 flomo 聯用。
以前舊版 flomo 還沒下架的時候,我還寫過 flomo 下載成 md 的腳本,現在這些 flomo 文件也被我從 obsidian 裡面移除了。大概率我不會換最終筆記軟體了,哪怕 obsidian 是很方便跑路的。
以前沒有 all in one obsidian 的原因#
首先,我對移動端的需求還挺高,obsidian 官方移動端不好用,很難快速絲滑地進行全局搜索,這也是我猶豫了幾次要不要咬咬牙上官方同步最後還是放棄了的原因。
其次,電腦端的原生搜索,只有側邊欄小小一塊,用起來很不爽,結果展示不夠全面。
現在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我的大部分知識管理內容主要在 obsidian 進行, workflowy 裡主要是放一些個人時間軸,標記每個階段的大事件。
解決方案如下:#
方案一,不使用 obsidian 官方移動端,ios 用 1writer webdav 方式打開 obsidian 的庫(文件夾),兩端是實時雙向同步的,不需要導入導出的操作。
我的同步平台是 win、mac、ios,同步主要用的堅果雲,但是堅果雲 webdav 接口有單條 750 條的限制,如果單個文件夾裡沒有超過這個數量不影響,因為我的超過了所以用的 alist。另外寫文章的這幾天 iCloud 同步卡頓的問題有所緩解,持續觀察一下,如果真的變穩定了,可以直接採用 iCloud 同步。
1writer 只有 ios,30 元買斷制,優點是全局搜索非常快,幾乎是秒開,比 obsidian 的電腦搜索還要快。
方案二,原生搜索的兩個優化插件:float search 和 better search view。
float search 的作用是把官方搜索挪到頁面中間或者居中彈窗,比起原生側邊欄窄窄一條,視覺上更寬敞舒服。
**better search view 的作用則是優化展示結果。** 比如 >
這種 md 引用語法在原生裡面是無法渲染成預覽效果的,用了這個插件後在搜索結果裡會展示出來,此外還有圖片、[]()
等語法都會渲染。如果一段話是屬於某個 heading 的標題下的,在搜索結果也會展示出來,這樣可以看到文本所屬的標題,比如圖片裡是微信讀書同步過來的筆記,可以看到所屬章節,非常清晰。
如果庫裡筆記特別多,better search view 會有一點影響搜索速度,我目前 3k 條左右,在一個性能一般的 win 筆記本上用起來還好,不算卡,可以在自己的設備上感受一下能否接受。
總的來說,工具的使用比例完全傾斜到了 obsidian ,主要是它的搜索體驗上去了,就像我前幾篇文章裡強調的:**== 重搜索,輕整理。==** 越來越認同這一點,是 workflowy 的搜索設計給我的啟發。
把這個放在第一條寫,是因為折騰效率工具以來,和很多人一對一交流過工具的使用問題,時間長了發現每個人的需求千差萬別,對軟體在意的方面完全不一樣,比如我喜歡 obsidian 的離線可用,通用 md,很多人壓根不在意什麼離不離線,只想有一個打開就能用的軟體。
所以現在哪怕我使用 obsidian 非常快樂,也知道它適合的人群有限,雖然還是有一種自家孩子想炫耀的心理,盡量在 obsidian 群大本營裡得瑟。
2 從愛折騰插件到精簡插件#
最初玩 obsidian 的時候,每天就是興致勃勃的體驗各種各樣的插件,筆記倒沒寫多少。插件系統也是很多人對 obsidian 望而生畏的原因,覺得複雜。實際上插件不是必需品,如果現在讓我做選擇,我覺得只有前面提到的兩款搜索插件是一定要有的,其餘功能官方自帶都可以滿足,安心和其它筆記軟體一樣打字就好。我的新建筆記基本上都是從空白文件開始,很少用 yaml,模板等。
現在離不開的插件#
- float search 和better search view,這兩個插件都是開啟就行,幾乎不需要做什麼操作,只是視覺上的優化。
- linter 格式化插件,主要用兩個功能,一是在中英文中間加空格,二是修正數字列表的編號,比如從列表 1、2、3 刪除了 2,格式化後就將編號從 1、3 改成 1、2。
- 五彩、微信讀書同步插件
- commander,在介面上加一些常用的菜單按鈕。
- calender,日曆插件,點擊生成當天的日記。這個好像是使用最久的一款三方插件了,回頭看我一年半前的那篇 obsidian 的文章,很多用法和插件都棄用了。
其餘的插件雖然也用,比如會用 dataview 寫日記模板,這樣每天會看一下每年今日的筆記,用 better word count 計算頁面字符,庫裡的筆記數量等, 都是一些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的東西。我甚至都不用三方主題,就是自帶的主題,稍微改一改顏色。
3 從糾結分類到自己寫的內容只有一個文件夾#
我的 obsidian 一級目錄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其實只是對收藏型的內容做了來源(微信讀書、wucai 等)和文件類型(pdf、html)分類,自己寫的筆記都放在「我的筆記」這個文件夾裡。
**== 因為大部分內容都不需要刻意整理,只需要在想找到的時候,能快速找到就行。==** 所以我現在很多筆記的標題就是一些關鍵詞組合或者問句,比如 hugo 部署遇到的問題,hugo 的博客系統有哪些。
以前覺得 obsidian 的全文搜索不行,所以嘗試過一段時間的單主題放在單一文件裡,比如前端筆記、減肥筆記等全都放在一個 md,後來發現這樣的文件,隨著內容的越來越多,雖然在側邊欄可以生成一個大綱樹,但是翻閱的時候會覺得非常干擾,難以專心,時間長了還會不記得哪些是自己寫過的小主題。
現在一個頁面一個問題的好處就是,我平常會用快速切換,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自己寫過什麼問題。
4 改變了做筆記的形式#
現在我 obsidian 裡標題命名法應該算常青筆記裡的原子化原則吧,對於常青筆記的概念可以參考少楠這篇 《何謂常青筆記(EvergreenNotes)》。
Ryooo 的 kg 筆記法也一定程度有點相似,但是我的命名沒有那麼嚴格的按概念筆記、實體筆記和關係筆記去分類,而且我認為很多概念和實體筆記是沒有必要刻意手動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的,一定程度上不認同 flomo 提倡的用自己的話做筆記。
因為概念和實體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這個概念,不用記下來,沒有理解的話,用自己的話記錄也是欺騙自己。** 當然我這裡特指的是概念筆記,比如什麼是常青筆記這些,我最近大量刪除了很多這類筆記。
筆記圈裡特別愛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做筆記?其實現在回顧確實很多筆記是在騙自己,如果當時沒有理解記下來的東西,事後也不會想起來自己記過這個東西。而真正理解了,好像也沒有記下來的必要了,這算不算是一個筆記的悖論。
但是我還是覺得記筆記是有好處的,只是形式和以前不一樣了,比起大段大段的複製粘貼,更重要的是關鍵詞,自己遇到的問題,下次再遇到的時候需要用什麼關鍵詞快速找到答案,建立起一個個錨點。
那麼在自己完全理解某個概念前和問題前,應該怎麼辦呢?完全放任不管也不行,時間長了也想不起來看過的資料。
我使用剪藏類的工具也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從最初的印象筆記全文剪藏,到 cubox 的全文剪藏基礎上再劃線,再到現在的五彩劃線,發現收藏量級上去以後,想要找到自己看過的某個文章的內容是很難的,而且大部分的劃線,更多的是在那一刻的認同,不一定對自己是真的有實際意義的。
漸進式總結裡也提到了這個困境:== 知識的挑戰在於跨時距,現在的你要為未來的你埋點,讓未來更快的找到想要的內容,而不是淹沒在一堆不經篩選的內容裡。==
所以你才需要在每次搜索了某個問題後,進行一個階段性的小結,我現在的做法就是用五彩和 obsidian 結合,比如我搜正手划船和反手划船的區別,看到認可的內容會劃線,看了好幾個網頁後,我會在最認可的某些答案裡,會加上雙鏈 [[正手划船和反手划船的區別]]
,相當於雙鏈是我搜索的最高權重,只有我認為最有參考價值的才會加,如果某個問題我沒找到最滿意的答案,這次在原網頁上高亮劃線的內容,可以在我下次查找的過程中起到作用。
可以很清晰看到,這個頁面的並沒有刻意用自己的話去復述自己的筆記,因為這篇文章的答案我已經很滿意了,一句話概述就是正手主要鍛煉的是背的上半部分,反手是下半部分。下次我想再複習一下原因,可以很快的重新打開這篇文章查看,也不用做很多複製粘貼的工作。
當然不必在每一次搜索的時候都要做筆記,我現在的強迫症越來越少了,想找某個資料找不到的情況一定會發生。既然不可能 100% 杜絕找不到,那好像 1-99% 的概率會找不到區別也不是特別大。
找不到的時候都是會不爽的,所以為了減少一點點找不到的概率,而去事無巨細的存、整理花費的時間。相比之下還是調整一下心態性價比高一點。
5 用 obsidian 的雙鏈做 moc#
以前覺得 obsidian 作為文檔型筆記軟體,塊引用沒有 logseq 優雅,所以雙鏈用的比較少。現在用單頁面單個具體問題的方式後,在我的 obsidian 庫裡頁面引用其實等於塊引用。
前面提到我的筆記不分類,可能你會困惑怎麼結構化,答案和以前一樣還是 moc,但是只有一個主題相關的卡片非常多了,有必要建一個索引我才會建 moc,下面是我的一個 moc 示範。
這種 moc 的搭建不會建很多,目前我只有這些:
這個 moc 文件名搜索是一個文件,裡面用的是 obsidian 自帶的嵌入 query 語法,這個語法好像已經上線兩年了,我最近才知道。
```query
file:"moc" -搜索
用這個語法的場景是,有一些經常需要調用的搜索,搜索條件又不止一個關鍵詞,懶得每次輸搜索條件,可以建一個這樣的頁面來存搜索條件,我就有一個文件夾叫搜索存檔。
## 最後
我的 obsidian 2023 年版使用心得就分享到這裡啦,前面埋了一個彩蛋,引用了我的博客的一段內容,是我前段時間用 hugo+github pages 折騰的,有修改的內容會在博客版繼續更新,有興趣可以關注一下。
\> 下載 [少數派 2.0 客戶端](https://sspai.com/page/client)、關注 [少數派公眾號](https://sspai.com/s/J71e),解鎖全新閱讀體驗 📰
\> 實用、好用的 [正版軟體](https://sspai.com/mall),少數派為你呈現 🚀
以前沒有 all in one obsidian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