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商業中的 “槓桿原理”?- 虎嗅網#
#Omnivore
Highlights#
- 第一,債權相對股權有享受投資回報的優先權,即債務融資還本付息後,股權投資者才能開始分紅;如果債務沒有清掉,股東是不能有任何回報的。
- 第二,也正是由於債權有現金流的優先權,債權投資的回報是有上限的,由債務合同固定下來,所以也叫固定收益投資,而股權的投資的回報則是上不封頂。
和現金流的權利順序相反,從控制上看,在企業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債權人對企業的干涉能力有限,而股權投資者有著最終的控制權。 ⤴️ ^40d31ba9
比較股權與債權,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同樣一個建設項目,股權投資是控制性的,財務風險更大,所以也有更高的預期回報率,而債權投資是被動性的,財務風險相對更小,所以也有更低的預期回報率。 ⤴️ ^993e5096
對企業樂觀的人投股權,對企業保守或者悲觀的人投債權。 ⤴️ ^5aa56fd1
這點是重要的,現在的明股實債就是對企業未來不看好的象徵
金字塔的頂端是企業家占大股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面是一系列集團公司占大股的子公司,子公司下面可以是另一層子公司占大股的孫公司…… 以此類推,最後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家就可以用少量的資金控制一批龐大的資產。
另一種建立控制槓桿的方式是利用世界上有些國家或地域的獨特法規,建立同股但不同權的股份結構,企業家投入少量資金購買有超額投票權的控制股,其他投資人只能買有現金流權利但在投票權上有劣勢的普通股。 ⤴️ ^98c6b7e9
以上兩種方式的核心是吸引其他沒有控制欲望的股權投資者的加盟。 ⤴️ ^418f6a3d
如何理解商業中的 “槓桿原理”?#
本文介紹了商業中的 "槓桿原理",包括財務槓桿和控制槓桿。財務槓桿是指用小錢做大的投資,而控制槓桿是指用小的股份控制大的資產。文章還討論了不同類型的債務融資和經營性槓桿的利率和優勢。最後,文章提到了企業家在建立控制槓桿時的兩種常見方式。
・商業中的槓桿原理可以通過財務槓桿和控制槓桿來實現。
・債務融資和經營性槓桿都有利息,需要保證資產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債務的利率。
・企業可以通過財務槓桿和建立控制槓桿來實現資產的控制和增長。
阿基米德的名言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說的是槓桿的原理。
他之所以敢這麼講,是因為他知道只要把槓桿的力臂長度增加到足夠長,自己的體力也就可以放大到足夠撬起地球的重量。
把物理裡的槓桿原理進一步抽象,我們可以把所有以小搏大的做法都看成是動用了槓桿。
在經濟和商業領域,有兩種槓桿:
- 一種是財務槓桿,即用小錢做大的投資;
- 另外一種是控制槓桿,即用小的股份控制大的資產。
債務融資即是財務槓桿又是控制槓桿。
企業要做一個建設項目,除了股東投入的股權投資,還可以通過向銀行借錢、向資本市場賣債券來進行債務融資。
債權和股權有兩個區別:
- == 第一,債權相對股權有享受投資回報的優先權,即債務融資還本付息後,股權投資者才能開始分紅;如果債務沒有清掉,股東是不能有任何回報的。==
- == 第二,也正是由於債權有現金流的優先權,債權投資的回報是有上限的,由債務合同固定下來,所以也叫固定收益投資,而股權的投資的回報則是上不封頂。==
== 和現金流的權利順序相反,從控制上看,在企業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債權人對企業的干涉能力有限,而股權投資者有著最終的控制權。==
債務之所以產生槓桿有兩個原因:
- 一是股權可以通過資產的一小部分融資獲得整個資產的控制權,做到以小搏大;
- 二是債務的存在放大了股權回報的波動性:如果資產的回報很好,股權的回報會更高,如果資產的回報不好,股權的回報會很慘。
== 比較股權與債權,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同樣一個建設項目,股權投資是控制性的,財務風險更大,所以也有更高的預期回報率,而債權投資是被動性的,財務風險相對更小,所以也有更低的預期回報率。==
企業的債務融資不見得非得是從銀行或資本市場獲得,還可以從客戶、供應商甚至員工處獲得。
我們把從金融機構或者資本市場借來的錢叫財務槓桿,把從客戶或供應商那裡借來的錢叫經營性槓桿。
比如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大約一半的債務融資是財務性的,另一半是經營性的。
客戶之所以會借錢給企業是因為房屋的預售制度:房子還沒蓋好就賣給了消費者,所以企業是借用消費者的錢在蓋樓。
供應商借錢給開發商是通過賒帳行為:供應商在接單時往往被要求墊付所有材料和人工的費用,在房產公司賣掉房子後才會把欠款付清。
** 所有的債務都是有利息的。** 從銀行或資本市場借來的錢,會有明碼標價的利率以及還本付息的時間表。
經營性槓桿的利率往往不是顯性的,而是隱性的。
比如預售的房產可能比現房有一個折扣,這個折扣就是隱性利率。供應商因為有墊資,在價格上可能更優惠些;兩個相同的供應商如果在搶項目,能提供墊資的一方的競爭力就更強一些。
這種在價格或其它競爭力上的優勢實際都屬於隱性利率。也正是由於所有的債務都有利息,動用槓桿最重要的考量就是要保證資產的投資回報率要高於債務的利率,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槓桿對投資回報率的貢獻才是正的。
如果資產的投資回報率低於槓桿的利率,槓桿的作用就是負的;如果兩者相等,槓桿就沒有作用。
那麼,企業如果想用槓桿,到底應該運用哪種槓桿?是財務性的還是經營性的?如果是經營性的,是應該多從客戶那裡融資還是多從供應商那裡融資?
要回答這些問題,企業一般需要有兩個方面的考量:
- 一是融資成本。企業可以把各種債務融資的顯性或隱性利率都算出來,然後比較成本的大小。
- 二是經營穩定性。和銀行貸款不同,企業從客戶那裡獲得預付款,一方面是融資行為,另一方面可以鎖定客戶,使收入有更大的可預測性。
企業從供應商那裡獲得墊資,在融資的同時可以獲得對供應商的控制,用以保障產品的交付時間和質量。
所以,財務槓桿的分析相對簡單,而經營性槓桿要考慮很多經營問題。
基於股權和債權不同的特性,不同的資產就需要有不同的融資方式。
比如初創公司,由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來還本付息,一般就只能用股權融資,而很難用債權融資。投資者必須和創始人一起分擔風險。
但是對於成熟企業,由於成長性有限,對股權投資者就沒有很大吸引力,但對債務融資卻很合適,因為有穩定的現金流來還本付息。在這種情況下,債權投資人分擔的風險很小,企業的絕大部分風險都聚集在股權擁有者身上。
對於初創和成熟之間的成長型企業,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就都有空間。在這種情況下,== 對企業樂觀的人投股權,對企業保守或者悲觀的人投債權。==
可見股權投資有著獨特的重要意義。
從整體上看,當股市相對於債市更加興旺時,投資者整體是樂觀的;當債市相對於股市更加興旺時,投資者整體是謹慎的。
當股市沒有增長但政府債務快速增長時,說明民間投資整體悲觀,所以需要政府通過經濟刺激注入需求以及市場非常緊缺的 “信心”。
在所有國家,政府永遠是經濟的最終控制者,最終的風險管理者,最終的信心來源。
但政府的信心必須能夠帶動市場信心經濟才能正常運轉,如果只有政府表達信心但不能說服市場,經濟就是出了重大的結構性問題。
前面分析的是財務槓桿。在經濟和商業中另外一類以小搏大的槓桿主要圍繞著控制。
對於企業的創始人來說,用少量的資金控制大量的資產經常是管理上的重要考量因素。
企業家鍾情控制有正面的原因也有負面的原因:前者往往是因為企業家有遠大理想,而強有力的控制可以幫助他實現理想;後者常是因為企業家想通過控制獲得更大的私利。
上面講到,這種控制可以通過財務槓桿。但財務槓桿在放大控制的同時會放大財務風險,所以在很多時候並非最好的選擇。
如果不希望放大財務風險,一個常見的做法是通過建立控股子公司的方法建立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
== 金字塔的頂端是企業家占大股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面是一系列集團公司占大股的子公司,子公司下面可以是另一層子公司占大股的孫公司…… 以此類推,最後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家就可以用少量的資金控制一批龐大的資產。==
== 另一種建立控制槓桿的方式是利用世界上有些國家或地域的獨特法規,建立同股但不同權的股份結構,企業家投入少量資金購買有超額投票權的控制股,其他投資人只能買有現金流權利但在投票權上有劣勢的普通股。==
== 以上兩種方式的核心是吸引其他沒有控制欲望的股權投資者的加盟。==
之所以能成功,往往是因為企業家能為其他投資者提供重要的投資或商業機會。
其實這種合作關係並非一定要以股權的形式固定下來,企業也可以通過契約和其他企業建立聯盟,而且在此聯盟中保持最大的相對控制權。
蘋果公司和其應用開發者體系就是這種關係;谷歌和安卓的生態體系也是這種關係;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都是這種關係。
無論具體運用哪種方式來放大控制,我們不難發現控制永遠是有成本的。
如果體系的中心要讓其他人追隨自己,就必須用自己的資源給追隨者提供利益。如果這種利益不夠有吸引力,追隨者就會脫離聯盟或者賣掉手中的股權。
如果由於各種限制追隨者賣不掉手中的股權,雙方的摩擦就會產生足夠的負面效應以至於讓被控資產的價值縮水,以至於控制中心在下一次融資時就會因為資產的折價銷售而付出代價。
無論是財務槓桿還是控制槓桿,在沒有欺騙、沒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之所以能以小搏大,最核心的資源是企業家的能力。
槓桿放大的是企業家的能力。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