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o

Leo的恒河沙

一个活跃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商业顾问/跨境电商专家/投资人/技术宅/骑行爱好者/两条边牧及一堆小野猫的王/已婚;欢迎订阅,日常更新经过我筛选的适合精读的文章,横跨商业经济情感技术等板块,总之就是我感兴趣的一切

2023-09-20-元認知:認知你的認知 - 少數派

元認知:認知你的認知 - 少數派#

#Omnivore

Highlights#

元層面是對「認知的認知」發生的地方,在這個層面,元認知策略是被用來確保我們達到設定的目標。 ⤴️ ^d29cf459

認知我們的認知,確保我們達到目的,而不是流於形式

依舊是閱讀的例子,為了理解文本所闡述的意思(認知的目標),我們會思考我們對剛剛閱讀的段落理解程度(對認知的監視)。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水平感到滿意,就會繼續閱讀;如果沒有,我們可能會重新閱讀該段落,或使用字典來幫助我們理解,或是尋求其他人的幫助,這些行為被稱為控制過程。

控制過程是基於前對閱讀段落的理解程度(對認知的監視),來調節 / 改變我們的認知過程或者相關行為。

這就是元認知。 ⤴️ ^3bc67a80

這裡可以看出,元認知是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而產生的,它監控過程和實際的程度,類似於 OKR 而不是 KPI,是對事情完成度的認知

  • 我們的學習、思考等一切認知活動;
  • 對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 or 思考者的反思和批判意識。 ⤴️ ^ac5956ba
  • 元認知知識
  • 元認知經驗
  • 目標或者任務
  • 行動或者策略 ⤴️ ^b74d24ec

元認知的價值在於,可以引導我們根據認知任務、目標和策略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來選擇、評估、修改和放棄該認知活動 ⤴️ ^5b6d17da

也就是說,關注點不是「我在學習什麼 or 我在做什麼」,而是「我學的怎麼樣 or 我做的怎麼樣」。 ⤴️ ^400af478

這點才是重要的

接觸到元認知後,意識到元認知或許是一個大殺器,具備元認知,博一博,單車🚴‍♀️可以變摩托🏍️。

沒有元認知,結果可能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備考,成績卻差強人意;可能是興致勃勃開始學習經濟學,看了兩天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就放下了。。。

加上元認知,結果或許就可以改寫了。

以下是對元認知的整合加自己的理解。全文大約 2500 字,如果只想知道怎麼將元認知應用在工作和學習中,可以直接拉到末尾看案例和指南~。

元認知,英文為 metacognition。

Meta,源自希臘語,指「之後」或者「超越」。通常與一門學科的名稱連用,用來表示一門新的但和原學科相關的學科,旨在對原學科進行批判性的研究。

因此元認知(metacognition),是關於認知的認知,是思考的思考。

元認知的提出者 Flavell 在他 1976 年的文章裡,對元認知的定義如下:

「在任何與人類或非人類環境的認知交易中,各種各樣的信息處理活動都可能繼續進行,元認知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認知對象或認知結果或與之相關的任何事物的認識,並且,指的對這些過程的主動監測和相應的調節與編排,通常是為一些具體的目標或者目的服務。」

聽起來是不是很繞口?但是我們可以借助學者提出的模型來理解何為元認知。

元認知模型#

元認知模型包括兩個層級,一是對象,二是元。

對象層面是認知過程發生的地方。

舉個例子,我們閱讀文本(認知的對象),在閱讀時通過對文本進行解碼(認知策略)來理解文本所闡述的意思(認知的目標)。這是認知。

== 元層面是對「認知的認知」發生的地方,在這個層面,元認知策略是被用來確保我們達到設定的目標。==

圖片

Nelson & Narens's Model of Metacognition

== 依舊是閱讀的例子,為了理解文本所闡述的意思(認知的目標),我們會思考我們對剛剛閱讀的段落理解程度(對認知的監視)。==

==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水平感到滿意,就會繼續閱讀;如果沒有,我們可能會重新閱讀該段落,或使用字典來幫助我們理解,或是尋求其他人的幫助,這些行為被稱為控制過程。==

== 控制過程是基於前對閱讀段落的理解程度(對認知的監視),來調節 / 改變我們的認知過程或者相關行為。==

== 這就是元認知。==

以及可以看出,元認知包括兩個部分:

  • == 我們的學習、思考等一切認知活動;==
  • == 對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 or 思考者的反思和批判意識。==

元認知如何發揮作用#

Flavell 在他 1976 年的文章認為,對認知的調節是四個現象相互作用發生的,包括:

  • == 元認知知識 ==
  • == 元認知經驗 ==
  • == 目標或者任務 ==
  • == 行動或者策略 ==

元認知知識#

元認知知識包括我們作為學習者 or 思考者對_人、認識和策略_的認知。

首先,對人的認知#

對人的認知包括關於自己和他人,差異性的和普遍屬性的認知:

我相信閱讀這段文字比聽這段文字能更好地學習,這是關於我們自己作為認知處理者的內部差異。

我比我的另一個朋友更喜歡社交。這是我們關於自己和他人作為認知處理者的個體間差異_。_

我和我的朋友都可以學會溝通,只是學到的程度不同,這是我們關於自己和他人認知的普遍屬性的信念。

其次,對目標或者任務的認知#

關於任務(或目標),元認知知識包含了關於任務可獲得的信息的認知,以及對任務要求或者任務本身的認知;

為了完成任務,我獲得了什麼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如何調節與編排我的認知,以及已經獲得的信息,對實現目標意味著什麼,這些都是我們對關於完成任務可獲得的信息的認知,如我現在閱讀的這段文字,不足以保證我對事情的真實情況做出自信的判斷。

我們也會知道,即使在信息相同的情況下,一些認知任務也比其他認知任務的要求更高、更難,如回憶這段文字的要點,比回憶這段文字確切的措辭和描述更容易。這是我們對任務要求或目標的認知。

最後,對策略或者行動的認知#

我們可能會相信,學習許多信息的一個好方法是用自己的話向自己或者他人重複這些要點。

在這個認知活動(學習許多信息)中,我們有對什麼樣的策略(用自己的話重複這些要點)可能會有效地實現什麼樣的子目標或者目標的認知,包含了我們對不同策略的認知,以及何時使用這些策略的認知。

元認知經驗#

我理解元認知經驗是應用元認知時的一切經驗性的感受或者認知。

當我感覺我對正在閱讀的這段文字還不夠熟悉(元認知經驗)時:

我會放棄通過明天的測驗(引導我們建立、修改或者放棄目標)。

我把這段文字再讀幾遍(認知策略,旨在達到認知目標 —— 提高我的認知),希望能通過明天的測驗。

我試著問自己關於這段文字的一些問題,並注意自己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來了解自己對這段文字的理解程度(元認知策略,旨在達到元認知目標 —— 評估我的認知)

由此可以看出,元認知經驗不僅可以引導我們建立、修改或者放棄舊的目標,還可以達到我們的認知目標和元認知目標。

元認知有什麼用 & 可以怎麼用#

== 元認知的價值在於,可以引導我們根據認知任務、目標和策略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來選擇、評估、修改和放棄該認知活動 ==。

== 也就是說,關注點不是「我在學習什麼 or 我在做什麼」,而是「我學的怎麼樣 or 我做的怎麼樣」。==

武志紅老師的文章《如何一年圓北大夢》,是應用元認知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在考試沒有考好之後(目標是考得好成績),靜下心來分析現狀,得出結論(已經掌握了知識),即對自我的認知,於是暫停學習知識,鑽研考試方法(調整學習策略)。

在鑽研考試方法時,通過寫日記記錄如何考試,在有方法之後自己做模擬題進行檢驗,一旦覺得不對就立即改變方法(調整考試方法),直到能達到「找到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的目標。

最後,就達到「考得好成績」這個終極目標,圓夢北大。

落實到具體的可操作步驟上,可以是:

評估自己的任務或者目標#

面對任務 X,或者說目標 X,我應該怎麼做,使用策略 A(而不是策略 B);

我已經獲得的信息對我完成任務意味著什麼,可以幫助我完成任務。

面對任務,我的哪些優勢可以發揮作用?讓我感到吃力的是什麼?讓我感到困惑的是什麼?

有了以上評估之後,我們會對如何完成任務 X(目標 X),有了一個大致的想法或者計劃。接著,就是踐行想法,或者執行計劃,並在執行時監控和調整了。

圖片

How learning works cycle

監控與調整#

使用策略 A,我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了?還需要怎麼做什麼?

是否需要改變策略 A,將策略 A 調整為策略 B,或者策略 C?

我已獲得的信息對於完成任務意味著什麼,還需要關注或補充什麼內容?

以上,都是我們在完成任務 or 達到目標時需要時時刻刻關注,並適時做出調整的。

此外,我們還可以給自己點個讚,小小的總結一下自己是怎麼完成任務或者學習知識的~

如在完成任務之前,我認為這個任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是在做什麼,現在我認為任務 X 是在做什麼?

我有完成任務嗎?完成的怎麼樣?

我的認知是如何改變的?或者哪些認知是不變的?

有了元認知,博一博,單車🚴‍♀️變摩托🏍️

參考:

1. Cambridge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ttps://www.cambridgeinternational.org/Images/272307-metacognition.pdf

2. Thinking about One’s Thinking: https://cft.vanderbilt.edu/guides-sub-pages/metacognition/

3. Five ways to boost metacognition in the classroom:https://spencerauthor.com/metacognition/

4. John H. Flavell.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