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o

Leo的恒河沙

一个活跃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商业顾问/跨境电商专家/投资人/技术宅/骑行爱好者/两条边牧及一堆小野猫的王/已婚;欢迎订阅,日常更新经过我筛选的适合精读的文章,横跨商业经济情感技术等板块,总之就是我感兴趣的一切

2023-11-03-如何提升一個人的內驅力--虎嗅網

如何提升一個人的內驅力?- 虎嗅網#

#Omnivore

Highlights#

物質獎勵雖然短期有效,但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內驅力,磨損 ta 的心智。 ⤴️ ^4dfe7140

我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也在通過一些機制上的調整來解決這個問題,文章中的說法和我的感覺是一致的,給我提供了理論基礎

“過度合理化效應”,指個體因做某事獲得外在獎勵的同時,執行該行為的內在動力卻減少了。

過度合理化效應會悄悄磨損你的心志。 ⤴️ ^7697ad71

他們認為:通過給予外在獎勵鼓勵某種行為的方式,激發的是行為的外部動機;而因享受活動的樂趣,自發地去做一件事,才是內部動機,即內驅力。 ⤴️ ^f0a5c235

分清內外,這裡也有 up 主明亮與狗的說法,要讓狗覺得是跟你有感情才完成某件事,而不是為了手上的零食

做某件事的動機越複雜,越不容易成功 ⤴️ ^9aa51a12

擁有強烈內在動機的人,後期的職業發展更好。

而那些同時具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人 —— 既希望報效國家,也希望通過參軍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金錢報酬,後續的職業表現並不如人意。 ⤴️ ^2c0f093e

這一點是我完全沒想到的,如果不同目標的方向一致,居然不能有加成效果?反而有反效果?不過仔細想想倒也挺有道理,越純粹,越能贏

“好奇心” 是內驅力的燃料 ⤴️ ^880731cb

好奇心來源於對 “空白信息” 的求知欲。 ⤴️ ^ea83c3b3

保持開放心態,多了解一些與問題相關的、有趣 / 有用,但不完整的信息領域,會讓你忍不住去探索更多。 ⤴️ ^10a06b69

要更好奇,我現在正走在這條路上

刻意練習也是會激發內驅力的。 ⤴️ ^9b62c349

你只需要好好地理解自己的期望,別讓負面情緒讓你把接觸世界的熱情澆滅。 ⤴️ ^210294ae

如何提升一個人的內驅力?#

本文介紹了如何提升一個人的內驅力,包括物質獎勵可能會毀掉內驅力、擁有太多目標會削弱內驅力、好奇心是內驅力的燃料以及刻意練習可以增強內驅力。

・物質獎勵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內驅力,磨損心智。

・擁有太多目標會互相競爭,削弱內驅力。

・好奇心是激發內驅力的燃料,能夠促進高速學習。

・刻意練習可以增強內驅力,形成正循環。

當我想做一件事,但又遲遲動不了身時,耳邊總會響起一句話:我什麼時候才能多一點點 “主動性” 啊。

主動性也叫 “內驅力”。它意味著,我們能夠發自內心地主動去做一件事,而不被外界左右。

本期 “簡單心理 WEEKLY” 重點關注:如何毀掉和提升一個人的內驅力?來看看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物質獎勵,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的內驅力

人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不能,那肯定是錢沒給到位”。

金錢、玩具、旅遊…… 作為一種可以立馬見效的激勵手段,我們肯定都不陌生。但一項經典心理學研究發現,== 物質獎勵雖然短期有效,但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內驅力,磨損 ta 的心智。==

在這項研究中,Anderson 等人召集了一群喜歡畫畫的孩子,將他們隨機分為四組:金錢獎勵組(畫畫之後獎勵 20 美分)、榮譽獎章組、言語肯定組及對照組。並在後續幾周,暗中觀察孩子們自發畫畫的概率。

心理學家們發現:

  • 接受過金錢獎勵的孩子,畫畫的動力明顯下降。
  • 言語肯定組的孩子,畫畫頻率顯著高於其他組。

這種現象被稱為 “== 過度合理化效應”,指個體因做某事獲得外在獎勵的同時,執行該行為的內在動力卻減少了。==

**== 過度合理化效應會悄悄磨損你的心志。==** 譬如,學習的樂趣在無止境地排名升學中被淹沒;興趣活動在興趣班的考級考證中磨滅。

== 他們認為:通過給予外在獎勵鼓勵某種行為的方式,激發的是行為的外部動機;而因享受活動的樂趣,自發地去做一件事,才是內部動機,即內驅力。==

當做一件事的內驅力消失,即便外在動機怎樣努力牽引著你向前走,人們也很難真正感受到快樂。

== 做某件事的動機越複雜,越不容易成功 ==

考研的動機,可能是對科研感興趣,可能是為了提升學歷背景,獲得更高薪水的工作,也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就業,或以上皆有。

然而,頂級期刊《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你做一件事的動機越多越複雜時,反而更不容易成功。

該研究對美國著名軍事學院西點學校 1 萬多名新生進行為期 10 年的縱向調查發現:那些具有單個人目標的人,比有多個外在目標的人發展更好。

具體來說:

== 擁有強烈內在動機的人,後期的職業發展更好。==

== 而那些同時具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人 —— 既希望報效國家,也希望通過參軍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金錢報酬,後續的職業表現並不如人意。==

當一個人擁有太多目標時,各種複雜的動機會互相競爭,內部動機被外部動機削弱甚至是擠出,會給學習和工作上的成就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

==“好奇心” 是內驅力的燃料 ==

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非常好奇”。

神經科學期刊《Neuron》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一旦人們展現出對某個問題的好奇心,那麼他們不僅對與答案有關的信息學得更快,即便是毫不相關的信息,參與者們也記憶深刻。

== 好奇心來源於對 “空白信息” 的求知欲。==

當你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某樣東西時,可能會產生一種被剝奪的不適感。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驅動著你去填補空白的信息域,而好奇心能夠讓你處於一種高速學習任何信息的狀態。

但並不是越一無所知的人好奇心越強。激發好奇心需要 “啟動知識”。

一些針對嬰兒的研究發現,小寶寶生來會對部分編碼到記憶中的刺激表現出偏好。嬰兒更喜歡新穎的刺激,但對反覆出現的刺激的注意力隨暴露時間的延長而減少。這讓人想起一個事實:我們總是對適度確定的事情感到好奇。

== 保持開放心態,多了解一些與問題相關的、有趣 / 有用,但不完整的信息領域,會讓你忍不住去探索更多。==

刻意練習,也會在無形中增強你的內驅力

說到這突然想起,有次我賴在家裡企圖不去健身的時候,運動搭子說了句很厲害的話:最無痛健身的方法,就是別把運動想成一項需要自律的任務,而是把它變成一種平平淡淡的生活。

這…… 怎麼做到啊?

一項發表在《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雜誌上的研究發現,== 刻意練習也是會激發內驅力的。==

研究者在一年時間裡,跟蹤調查了 163 名職業排球和籃球運動員。他們每週通過練習日誌,記錄自己做了什麼運動、多長時間、以及強度有多大。練習任務由他們自己設定,但必須能夠至少提升某類特定技能,每天進行力量、速度和傳 / 發球等方面的練習。

他們發現:內驅力和刻意練習,就像是一對正循環的好兄弟。

具有強烈運動內驅力的人,更有可能進行刻意練習任務;而通過反復練習,運動員參與這項活動的信心增強,從事該項運動的內部動機也會增強。

最後: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製造內驅力

  • 要想減肥,你得自覺去運動啊
  • 要想成績好,你得有自發學習的意識啊
  • 要想交朋友,你就得主動去多參加點活動啊
  • 你下次能不能主動把房間整理好……

是是是,我知道,你說得對。但你越這麼說,我越不想去做。

瓦茨拉維克在《改變:問題形成和解決的原則》一書裡,提到過 “主動性的悖論”:

如果我們不是要求他人去做某事,而是要求他人 “主動” 去做某事,那麼他人永遠也不可能符合我們的要求。

它告訴我們:主動是發源於個體內心的,每一個個體都只能 “為自己製造主動性”,而不能 “為別人製造主動性”。

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你以後要主動收拾好自己的房間,不要等我催你再去做”。那在這之後,即使孩子每次都將屋子收拾很好,卻都變成了在 “被動” 的完成父母的要求,再也不是因為自己 “主動” 想要收拾屋子而去收拾,也就無法體驗 “主動” 做好一件事時會擁有的滿足感和掌控感。

如果你是那個正在 “被別人製造主動性” 的人,那麼 —— 你要相信,主動性不用培養,它就在你自己身上。

== 你只需要好好地理解自己的期望,別讓負面情緒讓你把接觸世界的熱情澆滅。==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