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彪,滿足了多少人對貧窮的想像?- 虎嗅網#
#Omnivore
Highlights#
曾經一個來進行國際援助的歐洲人,看到當地的生活情況,在她看來這生不如死的日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她問一個當地人:“你有沒有想過自殺?”當地人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露出一排大白牙:“我現在的生活不好嗎?” ⤴️ ^05026c01
因為沒有體驗過更好的,缺少錨定點,所以對現在的生活沒有感到不好?但是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信息如此充裕,還會有人不知道好的生活是什麼樣嗎?說這句話的我真是傲慢啊
**“我承認我們沒有錢,但我們生活得很幸福。”** 從街上時不時爆發的討論和笑聲,載歌載舞的鼓號隊,能知道他們還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畢竟比起十年前的戰亂和屠殺,現在的 “太平盛世” 不是好多了嗎? ⤴️ ^3de07062
比以前好多了。所以問題都在比較上,沒有比較就沒有問題
普通老百姓在極端的貧窮中,生發出一種相互體恤和互助的氛圍,人性的至善在極端貧困的環境中被放大。 ⤴️ ^594acc1d
極端貧困,這是定語,在現在的中國,其實更多的是富長良心
奥德彪,滿足了多少人對貧窮的想像?#
本文介紹了非洲國家布隆迪的香蕉運輸小哥們,被稱為 "奥德彪",他們在貧窮的環境下艱難生活的故事。
・奥德彪們在極端貧窮的環境中勇敢面對生活的困難,扛起養家糊口的責任。
・奥德彪們通過騎著山地車將香蕉運輸到市場,為家庭帶來微薄的收入。
・儘管面臨著生命危險和極端困苦,奥德彪們依然保持樂觀和互助的精神,展現出人性的至善。
奥德彪席捲中文互聯網,是個真漢子都想像彪哥一樣,一輛 “山地車” 風馳電掣地呼嘯在群山峻嶺之間 ——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些被稱為 “奥德彪”,來自非洲國家布隆迪的香蕉運輸小哥們何以爆火?
您目前設備暫不支持播放
視頻:b 站 @光華 CUFE
一
彪哥 Tassein 只有 22 歲,在我們看來,大概是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青年。然而,他出生在人均預期壽命只有 61 歲,人口中位數壽命僅為 17.6 歲的布隆迪。
Tassein 是需要養家糊口的中年人了,沒有念過一天書的他已經有了老婆和兩個孩子。
Tassein 在採訪時說自己連新褲子都買不起。圖:紀錄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路:天路布隆迪》
在布隆迪的深山老林中,香蕉產業貢獻了最大的經濟價值,有果園的農場主可以種香蕉、有工具技術的可以釀香蕉酒,更多不掌握任何生產資源和資料的從事 “運輸”—— 把香蕉運到附近的村莊集市或首都布琼布拉。
於是,為了一家四口的生計,身體強壯的 Tassein 成為一名香蕉騎手。
Tassein 正在卸貨給香蕉啤酒釀造工廠。圖:紀錄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路:天路布隆迪》
作為一名合格的香蕉騎手,技術和八字缺一不可,一台風雨飄搖的二八大杠,每天要承載著 200 公斤的 8 捆香蕉和 70 公斤的 Tassein,以 70km/h 的速度飛馳在崎嶇不平又百轉千回的山路上。
在如此高速高壓下如果突然刹車,車胎很可能爆掉,連人帶貨甩飛,為了 “安全” 起見,刹車片先卸掉,全靠上坡來減速。
飛馳的 Tassein 和他的奥德彪夥伴們。圖:紀錄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路:天路布隆迪》
Tassein 一路疾馳而下,路上仍是一些日常景象:草叢邊隨處可見的人仰車翻的事故現場、上坡途中蹲在路邊揽生意的兄弟們:他們通過幫助奥德彪們推著沉重的香蕉上坡賺上幾毛錢;上坡的騎手兄弟們全神貫注地扒在卡車後面,雖然這條路他們已經往返上千次,仍是祈禱路上不要出現意外的石頭或泥坑,把他們連人帶車摔出去。
路邊還有一些頭頂著沉重貨物,腳底磨出水泡的女人,奥德彪們暗自慶幸:雖然騎單車非常辛苦,但大小是個工具,好在不用像女人們那樣背著娃,頂著貨,純靠徒步上山下山……
** 真正的大師,從來不挑裝備。** 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奥德彪們,無師自通完美掌握空氣動力學並純熟應用。半報廢的二八大杠,在山路上一次次突破物理極限,被奥德彪們馴服得明明白白,基基齊山車隊總指揮一聲令下,香蕉軍團有條不紊,目標一致,保持相對靜止,向山下衝鋒,訓練有素程度比起布隆迪政府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八大杠,扛起了一切。圖:紀錄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路:天路布隆迪》
環境決定命運。將布隆迪香蕉軍團裡隨便一員小將拉出來參加歐洲自行車錦標賽,都能輕鬆贏得幾十萬歐元的獎金,然而,冒著死亡風險,挑戰物理與生理極限完成的 2 天一夜的運輸,奥德彪們在布隆迪攤販主那裡只能獲得人民幣 20 元左右的運輸費。
其中的 20% 還要行賄給收取過路費的交警,2 元用來更換高強度摩擦下岌岌可危的輪胎,在首都的花花市場他們不能過多逗留,剩下的錢要趕回去交給老婆買木薯粉等口糧。
上坡時,奥德彪們還需要有人幫忙推車,每 15 分鐘付給推車工 10 美分(折算成人民幣 7 毛多)。圖:紀錄片《世界上最危險的路:天路布隆迪》
二
是什麼樣的環境,錘煉出奥德彪們一身直擊靈魂的車技?
彪彪們所生活的國家 ——布隆迪,連續 60 年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 “最貧窮和最不幸福” 的國家,2022 年布隆迪 GDP 是 32 億美元,人均 GDP 250 美元,折合人民幣年收入不到 2000 元,月收入 150 元左右。
但是咱們千萬不要以為,收入低,物價也會低。
布隆迪和絕大多數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沒有工業,極度依賴進口。我們唾手可得的輕工業生活用品,如毛巾、盆子、拖鞋等,經由義烏發貨 9.9 還包郵。而這些小商品一旦遠渡重洋艱難轉運到布隆迪,僅是高昂的運費就早已令價格翻了幾番。
在布隆迪的超市裡,一條毛巾 30 元、一頂帽子 50 元、一雙拖鞋 40 元,也就是說,有的布隆迪人拼命工作 1 個月不吃不喝,也買不起一套新的洗漱用品,更遑論其他消費了。
布隆迪全國人口 1200 萬,赤貧人口占 89.6%,人口密度高達 400 人 / 平方公里,是中國的三倍,而一半的人口都是 14 歲以下的兒童。在艾滋病、血吸蟲、瘧疾、饑餓、暴力等各種天災人禍的肆掠下,在布隆迪只有 3% 的人能活到 70 歲以上。
因此,奥德彪們的工作雖然每天都面臨著傷亡的風險,但在他們的國家,已經屬於小康生活了。
也許有的人會想,奥德彪們如此拼命的精神,放到任何一個行業裡,都能有點成績,難道不能換一些更好賺錢的工作嗎?
答案是:不能,條件不允許。
布隆迪國土不大,問題不小,從歷史到地理上都有著錯綜複雜,難以解決的問題,發展起來困難重重。
這裡的基建基本靠國際援助。圖:AMU
從歷史上看,自 15 世紀以來,軍事力量更強、僅占人口 15% 的少數民族 —— 圖西族人統治著布隆迪,但占人口 84% 的主流民族則是胡圖人,兩者積怨已深。
1993 年到 2006 年間,胡圖人和圖西人之間的內戰讓這個國家民不聊生,現在雖然已經停火了,但大規模的暗殺、起義和火拼還是常常出現,以至於連 “跑步” 都成了被法律禁止的運動。時至今日,布隆迪連續 7 位總統都因為政權交替問題不得善終。
從地理上看,布隆迪處於高山內陸,經濟主要以農業生產為基礎,農業生產占布隆迪國內生產總值的 40%,占該國幾乎所有出口,國內 90% 人口以農業為生。
然而,布隆迪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宜農耕。非洲大陸大多數地塊的土壤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肥沃。
幾百萬年前的冰川時代,冰川在溫帶中反復移動,重構了岩石和土壤,歐亞大陸歷史上多次地殼運動使土壤的活性和肥力都相對較高。
而非洲大陸從未與相鄰大陸發生過碰撞,也沒有被冰川洗禮,土壤古老而板結,好不容易產生一點營養素又被消耗土壤能量的各種動植物帶走。尤其布隆迪屬於高山地區,土壤中岩石含量多,很是貧瘠。
而農業的另一大重大條件 —— 降雨,在以布隆迪為代表的中非、東非國家中也不見得幸運:要麼天天下雨,幾個月把房子淹了;要麼幾個月一滴雨也沒有。香蕉是相對能適應這種降雨周期的作物,因此也成為布隆迪山區的主要經濟作物。
先天條件不足,後天更為有限。
非洲缺乏教育,人民不掌握科技和知識,同時沒有馴化出適合農耕的動物以解放生產力,畢竟斑馬、瘤牛野性難馴,只能不斷生孩子補充生產力,布隆迪的生育率高達 9%,是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平均一個婦女生六個孩子。
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也只有如此高的生育率能保證這個民族的延續,高達 40% 的新生兒死亡率和高達 20% 的兒童死亡率,能成長為青壯年的奥德彪們已經是布隆迪的幸運兒。
放眼歷史,要麼大陸環境適宜人居文明得到發展,要麼開放性環境產生航海文明,兩者布隆迪都不沾邊。** 運輸是布隆迪的大難題,非洲整體的基建都極為落後,不靠國際援建就等於沒有。** 奥德彪們得以飛馳的山路,還是由中國路橋、中地及江蘇、重慶、安徽等地的一些公司,承攬建設完成。但時至今日,大多數路段仍是崎嶇的土路。
布隆迪有沒有工廠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布隆迪唯一的糖廠莫索糖廠,4~5 米高的圍牆圍起了這個神秘的國營企業,這個廠雖然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但是更形成了寡頭壟斷,糖廠的效益不僅沒有造福本國居民,反而壟斷了糖價,把糖價炒到鄰國的兩倍之多,布隆迪老百姓根本難以負擔糖這一生活必需品。
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層層壓迫、缺乏穩定、缺乏組織、缺乏治理,老百姓奮鬥無門,所以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過一天算一天,見到外國人就伸手要錢,也沒有方向和動力提升自己;農村人如奥德彪們,在生存線上耗尽一切能量,苦苦掙扎。
三
奥德彪們是非洲人艱難求生的縮影,但是打動我們的卻是他們笑對苦難,頑強生活的精神。
發達國家的人應有盡有,但卻怎麼也快樂不起來:為了讓子女上私立學校拼命卷自己,背負著沉重的房貸車貸,培養一個孩子要掏空一家人的家底,生活中也許溫飽有餘,但卻不夠快樂。非洲人因為什麼也沒有,就連生存都難以保證,快樂反而變得簡單了,生活中唯一的欲望就是能活著,吃上一頓飽飯。
== 曾經一個來進行國際援助的歐洲人,看到當地的生活情況,在她看來這生不如死的日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她問一個當地人:====“你有沒有想過自殺?”==== 當地人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露出一排大白牙:====“我現在的生活不好嗎?”==
隨機在布隆迪街頭採訪一個人,天真的臉龐充滿希望,他們說:“我們布隆迪是最好的國家,只需要政府好好管理一下,就能成為最富裕的國家。”
有的人則回應聯合國對布隆迪的 “最貧窮和最不幸福國家的定義”:==“我承認我們沒有錢,但我們生活得很幸福。”==== 從街上時不時爆發的討論和笑聲,載歌載舞的鼓號隊,能知道他們還真是發自內心的開心,畢竟比起十年前的戰亂和屠殺,現在的 “太平盛世” 不是好多了嗎?==
向布隆迪人問路,他會不厭其煩地引導你去到目的地,本來賺得就很少的奥德彪,看到一拖四的單親媽媽攤主,仍然能生出恻隱之心,從自己微薄的利潤中讓出一些,== 普通老百姓在極端的貧窮中,生發出一種相互體恤和互助的氛圍,==== 人性的至善在極端貧困的環境中被放大。==
布隆迪的國旗,紅色代表著他們為了自由與獨立,長達一個世紀的鬥爭所付出的鮮血;綠色代表著希望,白色代表了和平。
奥德彪們作為真漢子,面對極端苦難的生活,沒有躺平或者逃跑,也沒有參與暴力武裝,他們年紀輕輕艱難扛起養家重擔,對待如此微薄的回報,拼尽全力,一絲不苟,戰戰兢兢又問心無愧地生活,為自己的小家園帶來希望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