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財務 BP,東西方為何不一樣?- 虎嗅網#
#Omnivore
本文探討了中國和西方財務 BP 的區別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作者認為,在短期內運營會成為中國財務 BP 的主力軍,但中長期來看,運營和財務 BP 會有融合趨勢,業績管理職能逐步回歸財務。
・在中國,財務 BP 被稱為運營,部門之間合作的方式與西方不同。
・財務 BP 和運營之間的匯報線和權力歸屬不同,財務匯報給公司,而運營匯報給業務負責人。
・雖然財務在中國財務 BP 中的實際作用有限,但隨著中國財務能力的提高,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以財務為核心的業績管理組織。
有人說:財務 BP 在中國不財務,它落地的名字叫運營。
有人問:自己所在的民企、國企,一個預算很多個部門一起做。戰略部管戰略,總經辦管協調,運營部管指標,財務部管費用,人事部管激勵,業務部門啥都管,這麼多部門搞一個預算,真的行嗎?
有人問:中國的財務能力太差,做不了財務 BP 的活兒,實權把控在運營、戰略等老闆的親兵手裡,中國的財務 BP 會有未來嗎?
中國企業的業績管理工作,會是誰來幹?是像西方一樣以業務和財務為中心?還是走中國特色的模式,分散在許多老闆的親兵團中?
今天,我嘗試預測這一問題,拋磚引玉,與全國同行共同探討。
我的預測是,短期內運營會是落地的主力軍,但是中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的運營和財務 BP 組織可能會有融合趨勢,業績管理職能逐步回歸財務。
一、財務 BP 與運營,有何不同?
財務 BP 和運營之間除了名字不同,是否有本質不同?
有。匯報線和權力歸屬不同。
部門運營向事業部負責人匯報,而財務向公司匯報。公司運營向 CEO 匯報,財務為董事會負責。總的來說,財務的匯報線比運營高,有效牽拉制衡公司權力,包括信息權、批准權、投資權、付款權等。但權力的牽拉制衡也會帶來負作用:效率下降、內部鬥爭。運營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實際上不管是財務還是運營,其目的都是圍繞業績管理服務,提升公司收入、利潤、市值、現金流。那業績管理組織,如何設計更合理?
組織來源於工作。我們先梳理一下業績管理都有哪些工作。
業績管理主要包括五個步驟,它們是:
業績管理流程(悅財版權模型)
- ** 厘戰略:** 清晰制定企業戰略;
- ** 定目標:** 確定企業短期、中期、長期的業務目標與財務目標;
- 拿結果 **:** 完善執行,並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評業績 **:** 對業績進行評價,為薪酬、升遷等提供評價依據;
- 分利益 **:** 包括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進行利益分配。
在這個過程中,誰來負責統籌、牽拉這多項流程和行動呢?中西方的組織體現出了較大的差異:
** 西方:** 業務作為總負責人,財務作為流程負責人,共同牽拉各組織。整個過程中,財務輔佐業務,從頭跟到尾,集權度、監控度和專業度相對較高。
** 中國:** 運營作為牽頭方,牽拉數個不同組織,業務統一拍板。整個過程中,不同組織有些各自為政,在組織处分權又在老闆處集權,整體效果不佳,有時候戰略方向和激勵政策南轅北轍。
為何西方的財務 BP 會是企業二把手?因為他們掌管了從定戰略到激勵的全流程。許多人在中國質疑財務 BP 的實際功效,究其本質是財務在業績管理的過程中,沒有起到引領、串聯、分析、決策等關鍵性作用,不像西方企業那樣作為 “二把手” 在管事兒,而是淪為帳房先生。
這時候,一個關鍵問題就被提出了:未來中國業績管理逐步成熟,其組織會逐步 “西化”,形成以財務作為流程核心的組織?還是仍舊沿襲運營主導的狀態?
二、東西方文化差異
10 年前,我所在的美資 500 強公司在新加坡舉辦了一個亞太財務 BP 的晚宴。晚宴當天,我們小桌兒上有三位財務 BP: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位澳大利亞的 BP 和一位日本的 BP。三個人把酒言歡,聊了各自的工作現狀。
三個人中,當屬日本的 BP 資歷最深,所負責的業務部門的體量也最大,高達數十億。但是她顯得比較痛苦。她說,在日本,業務負責人體現出非常高的權威和集權,他們並不信任財務。而實際上日本的財務 BP 專業程度非常高,無論是在報表、市場分析等方面,均為亞太之冠。
做市場分析,市場部做一套,財務 BP 也會做一套和市場部互相校對。相比不向業務負責人匯報的財務 BP,業務老大更相信 “自己人”,更得到老闆的信任。但是即使如此,日本的財務 BP 仍然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他們不放棄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掌握業務的全部細節;另一方面他們積極與總部溝通。但是,在決策權、話語權上他們明顯要顯得弱勢。
澳大利亞的財務 BP 卻更加如魚得水:澳大利亞的組織裡沒有運營,財務 BP 就是運營。當時正值預算季,他在積極配合業務負責人制定激勵政策,他所負責的業務團隊不算大,業務負責人非常開放,讓他做業務負責人的助手,全程參與並領導整個流程:包括戰略的制定、與集團的溝通、目標的制定、激勵的制定等。他感覺身心愉悦,雖然生意不大但是有 “實權”,而且被信任。
** 同一間公司,同一套流程制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組織的形態卻完全不同。** 日本和中國現狀類似,走老闆的親兵這條線,但是西方顯然更信任財務。
三、中國會去向何方?
有人會問,在公司裡多幾個組織,少幾個組織來做這項工作有這麼重要嗎?這項工作只要有人做了不就行了嗎?業績管理是公司最重要的管理流程,如果組織不有效,流程如何最大化發揮效力?
為了尋找適合中國人的組織架構,讓我們再一次深度比較下財務與運營這兩種組織架構的優劣:
從匯報線來看,財務單獨成線,並不向業務直接匯報,而是上到總部。運營則向各級業務匯報。
相當於公司把業務分包給各個業務負責人,公司層再出一個副手既幫助你,又監督你:通過權力機制,分權又集權,有效拿捏一線業務負責人。讓他們拼命往前衝,但又不敢起異心。這樣的權力機制,很到位。
與運營相比,財務多了一層分權、制衡、監督的作用。
舉個例子:定指標的過程中,如果是業務 + 運營一起定指標,運營向業務負責人匯報,肯定聽自己老闆的。那么如果這位業務負責人欺上瞞下,本來能做 12 億收入他說可以做 10 億,以此多獲得個人獎金。運營不僅不上報,還要 “助纣為虐”:屁股決定腦袋,食君俸祿,與君分憂。但是財務肯定要上報,因為財務不向業務負責人匯報。
對於公司老闆來說,信息更透明,分權制衡作用更高。但正因為財務會打小報告,在我國,各業務負責人排斥財務,只信 “自己人”。所以運營主導的模式在中國占主流。
除了權力制衡之外,在工作內容上財務更有效地集中收入、費用、利潤、現金流、市值、帳目等信息,比運營視角更廣。許多公司為了避免運營權力過大,僅讓運營管收入,不能管費用、利潤、現金流等。財務 BP 可以聯動帳目、會計準則,發揮更大的功效。
誰掌握利潤表,誰把控全局。
既然財務比運營有優勢,為何在我國財務好像扶不起的阿斗,如此不堪重用呢?因為目前我國財務人員的能力,普遍無法勝任制定戰略、制定目標、分配資源、制定激勵等具體工作。這成了財務在中國難堪大任的現實原因。我認為,組織問題由三大因子疊加而成:土壤、人才、組織。脫離人才這一地基談組織,是行不通的。
組織的三層次(悅財版權模型)
那假如未來,中國的財務能力提高了,中國財務會像西方國家一樣扛起業績管理的大旗嗎?還是和日本一樣,仍然是老闆的親兵主導呢?
我猜測在部分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可能還是東方之路,一把手大權在握,老闆親兵占主流,財務的決策權未必會很高。
為什麼呢?我最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做《泛權力:透視中國歷史上的權力法則》,作者張程。
作者認為,中國自古以來統治者有一種權力泛化的現象,就是基於法定權力之外,還取得了更多的非法定權力,法治約束較少。
所以民企中許多創始人、業務一號位像是 “土皇帝”,追求無約束、無邊界的權力,這樣的文化之下,必將把權力下放給各個業務 “諸侯”,讓他們帶著親兵打江山。
同一份權力,在不同的文化中,大家對權力的理解和運用不同,組織形態也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麼西方的最佳實踐,到了中國有時候行不通的原因。
但是從更長遠的時間線來看,我認為未來財務與運營兩個組織會融合,合二為一。
從權力機制上來看,合併後的組織歸屬財務。這不僅符合權力牽拉機制,也更有效地整合數據、帳目等。也就是說,中長期中國組織會與西方趨同。
業績管理組織先融合,再回歸財務,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正途,亦是歸途。
任何事都需要回歸 “正位”,但回歸正位的前提是權力架構合理、一號位有效自我約束、財務 + 運營的複合型人才逐步湧現。
目前來看,財務應該向運營學運營,運營應該向財務學財務,以更好應對未來的趨勢和挑戰。
四、大一統的視角和格局
有一位國企的總會計師和我說,他的團隊被逼到了牆角:五六個部門掌握了業績管理的實權,留給他的只是做帳和報稅。財務同事的能力也僅停留在傳統的核算。後來他重新變換了視角,他把這六個部門看成是一個整體的部門,或者是 “委員會”。他把六個部門的人做了整體的盤點,把能力強的人調來他負責的財務部或者委員會,他個人的權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位總會計師對我國業績管理組織的理解,從各自為政的多個部門,提升到整個業績管理各部門的總和,形散而神聚。用 “委員會” 大一統的視角盤點人才,使用人才,串聯工作。有了神,形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從短期來看,西方的財務 BP 在中國會是幾個不同的部門的總和。戰略、運營、經管雖然不叫財務 BP,但是他們幹的活是西方的財務 BP。這一觀點,對我國同事理解、運用財務 BP 非常重要。
對於有能力的個人來說,既然這個活不在財務在運營,那麼財務的高手就可能去做運營,掌握更多實權。對組織來說,財務負責人可以在各個部門搜尋人才,充實自己的財務 BP 陣營。
** 對每個個體來說,在什麼部門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實權。** 在歷史大潮中,哪個部門的人能力更強,更能推動業務發展,這個部門的人就越容易掌權。
時不我待,充實自己,爭做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