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世界是怎樣運行的?- 虎嗅網#
#Omnivore
金錢世界是怎樣運行的?#
本文描繪了一幅名為《金錢世界》的畫作,通過細緻的解析展示了金錢世界的運作方式。從央行的控制到政府部門的財政策略,再到稅務系統和實體經濟金字塔,作者通過畫面生動地呈現了金錢在不同領域的流動和影響。
・透過畫作展示了金錢世界的複雜性和龐大規模
・揭示了金融世界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和金錢的流向
・強調了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和貧富差距的加劇
動筆前我就知道這將是今年最滿意的一篇文章。
說起來有些奇怪,本文其實是對一幅畫的欣賞解析,這幅畫名叫 “The Waterworks of Money”,全貌如下:
由於要素過多過密,畫的尺寸巨大,大家在手機上無法通過放大清晰地看到細節。
我自己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完成了放大、截圖、拼接、翻譯的工作,最後得到了一張近 5 米長,3 米多高,1.2G 大小的複製品。
除了宏大的框架感外,這幅作品最讓人稱道之處在於細節,下文將通過局部解析的方式帶大家欣賞。
在開始之前,容我再花一些篇幅介紹下作者和作品背景,以表達敬意。
三位作者分別是:
Carlijn Kingma - 繪畫師 (左),Thomas Bollen - 經濟學者、撰稿人 (中),Martijn van der Linden - 金融學教授 (右)
這幅作品於 2021 年初美聯儲第四輪大放水的高潮期立項,研究時間長達 14 個月,採訪了央行行長、養老基金、銀行家、政客、貨幣學者等 100 多位人士,繪製了數百張草圖並與相關方核實,最終開始動筆繪製,花了近 5 個月時間,2200 多個小時完成這幅作品。
王國維說:知識大體分兩類,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
我想,這幅作品應該屬於後者。
一、金錢如水,金錢即權力
《金錢世界》描繪了這樣一個畫面:
人類社會宛如一個巨大的水廠,管道縱橫交錯,裡面流淌著金錢。
水廠外圍被一圈金融世界環繞—— 央行、商業銀行、財政部、稅務系統、股市、公私募基金、養老基金、西方經濟學教育。
** 水廠內部是形如金字塔狀的實體經濟,房地產和工業體系就像是金字塔實體一般。** 在其內部,居民部門與企業部門相互嵌套。
金融世界通過各種管道輸送給實體經濟金字塔頂部,再從上而下對整個體系進行灌溉、回流、儲存。
金融世界與實體經濟之間被一堵堵白色高牆隔開,高牆上寫的都是些 “建設美好世界” 的口號。
站在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白色高牆是如此簡潔,世界仿佛正如那些美好標語所言般運行著。
然而高牆背後,整套體系在複雜又精密地運轉著,金融世界裡的那些上位者坐在高空的會議室裡俯瞰著整個社會,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 50 家企業中幾乎一半都是金融企業。
整個體系太過龐大複雜,以至於它的運作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謎。
而且任何不會說這套複雜金融語言的人都會被排除在貨幣體系應該如何運作的公開辯論之外,金融世界的解釋權掌握在一小撮擁有金融知識的人手中。
金錢如水,錢即權力,西方經濟學為生產關係披上了一層理性的外衣。
這幅作品把整個體系隱喻成一個水廠系統,旨在通過簡單易懂的畫面讓金錢世界變得觸手可及。
在欣賞局部時請大家多看看圖,這張神作最讓人欲罷不能的正是信息量巨大的細節,越品越帶勁!
二、掌握著總閘門的央行
這是央行的水塔,它佔據著整個水廠的最高處,掌握體系的總閥門,是一切的源頭。
圖 1:
水塔下方是被眾人觀摩,被 Jack Ma 嘲笑為 “老年人俱樂部” 的巴塞爾協議 III,它是更新於 2010 年末的銀行監管標準,是對次貸危機的一場反思和糾正,旨在增強銀行的穩定性,減少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並提高對金融危機的抵禦能力。
巴塞爾協議 III 超過 200 萬字,是聖經的 3 倍。一個樸素的疑問是:這麼長,管用嗎?
可以問問矽谷銀行。
從央行的水塔下方延伸出了幾條很粗的出水管道,分別是給商業銀行提供基礎貨幣和各種期限流動性的管道,危機時給居民部門撒錢的管道,通過買債的方式直供政府的管道,危機時用於量化寬鬆的管道。
圖 2:
這是那架用來撒錢的直升機,平時它是被鎖住的。
圖 3:
央行還會監控物價變動,因為保持溫和通脹是央行最核心的目標之一。
同時央行還會監控市場,三台探照燈分別射向了商業銀行、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並以此來決定水量的大小和價格。
圖 4:
這是央行的核心目標,可以看到維持物價穩定永遠排在第一位。
這意味著水位不能過高,因為將導致通貨膨脹,一如 2021 年至今。
但低了也不行,通縮的傷害要比通脹更可怕。看看 1929~1933 年大蕭條期就知道了,通縮螺旋會讓銀行惜貸,甚至讓整個水廠系統崩潰。
央行的第二個目標是保證充分就業,不過看起來這個目標已經被放棄了。
取而代之的是支持政府的經濟政策,後來政策制定者們又在這條下面加了一行字:“不惜一切代價”。
講個笑話:央行具有獨立性。
圖 5:
央行的貨幣工具箱研究室還在研究數字貨幣,可以看到專家正在調整數字貨幣的屬性。
板子上的便簽還參考了當初扎克伯格力推的數字貨幣 “LIBRA”,便簽上還寫著 “打不過就加入”。
數字貨幣被寄予厚望,它在推動貨幣國際化、取代撒錢直升機、精準投放等領域的優勢都很明顯。
圖 6:
當經濟出現問題時,整個水廠的各方都會要求央行打開閥門,加大水量。整個體系出問題往往就意味著水量減少,水流變慢。於是央行開發了各種非常規化的貨幣工具 —— 它們被冠以各種複雜的名字,但本質上都是放水。
圖 7:
三、政府部門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緊挨著央行的政府部門,圖 8 是它的全貌:
接續深挖細節:
圖中的 “財政貨幣化” 被視為禁區,圖中那根非常粗的管子,其源頭正是圖 2 中的 “直供財政部” 管道。
“財政貨幣化” 的意思是:政府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不是通過借錢 ** 的方式來為其財政赤字提供融資,而是靠自己印錢來為赤字融資。** 這裡說的 “印錢”,即政府指定央行印錢,具體形式可以是讓央行永久性地持有政府發行的債券。
更直白一些的 “財政貨幣化” 推崇者認為,這些發給央行的債是不需要還的,政府也事實上不需要付利息,即使要付利息也可以再從央行借錢來付。
通過 “借錢” 還是 “印錢” 來彌補赤字,聽上去只差一個字,但其對宏觀經濟、財政可持續性、金融穩定的長期影響卻有天壤之別。
圖片在很多時候確實要比文字更讓人一目了然,這裡的詭譎之處在於 —— 既然 “財政貨幣化” 是禁區,那為什麼這裡還會有這根管子呢?還這麼粗!它本應不存在才對。
圖 9:
這是財政政策的研究部門,研究人員對著 “長期主義” 發呆,他在想什麼呢?
跟當下的問題比起來,長期主義又算個什麼?
圖 10:
政府部門從實體經濟收集各項建議和意見,內部開會討論後,推出各種政策和決議,再舉行發布會向社會同步。
圖 11:
政府部門每年都會做預算,規劃如何花錢。
對財政而言,支出是剛性的,實際花的總比計劃得多,所以財政赤字是常態,超支部分就用 “國債” 來補,國債管道直接連入實體經濟。
圖 12:
“財政支出” 這條管道直接流向了實體經濟。
圖 13:
四、稅務系統
稅收系統一直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目的在於避免實體經濟金字塔內部的分配過度。理論上講:收入越高,稅務越重。
政府再通過財政支出的方式把收上來的錢花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是稅務系統的全貌。
圖 14:
然而深入其內部仔細看,有趣的來了:三大階層的稅務負擔。
下圖中的稅收金字塔再次印證了居民部門大致的分層比例:1% 富人 - 9% 中產 - 40% 中等收入 - 50% 低收入群體。
下圖中的幾列餅圖展示了居民部門的收入、財富分配、稅率、結餘率幾大關鍵數據。
圖 15:
- 人數 50% 的低收入群體,擁有 2% 的總財富,8% 的總收入,承擔著超過 50% 的實際稅負以及看不清的結餘率。
- 人數 40% 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 22% 的總財富,賺 40% 的總收入,承擔 40% 的實際稅負以及 24% 左右的結餘率。
- 人數 9% 的中產階級,擁有 38% 的總財富,賺 33% 的總收入,承擔 36% 的實際稅負以及 8% 的結餘率。
- 人數 1% 的富人群體,擁有 38% 的總財富,賺 19% 的總收入,稅負和結餘率不詳。
仔細看這個富人的平台,他們擁有公司以及社會資源,會利用各種手段直接與稅務機關打交道,而不是繳納應得的稅款。
他們安排著社會的排位賽,甚至還建了個直升機起落平台。等等!哪來的直升機?哦!原來是圖 3 中負責撒錢的直升機。
稅負不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本利得稅率 < 個稅稅率。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核心生產資料是自己,主要收入來源是勞動所得,那麼承擔的稅率就是要比那些靠資本獲利的人高!
與此同時,資本回報率 > 工資收入增長率也是眾所周知的事。
金錢世界每一次的危機時刻,恰恰是 1% 富人大幅增厚財富的好時機,2020 年以來的 K 型分化正是這一規律的寫照。
因為出問題,就要放水刺激,而管道系統決定了:水是從金字塔尖往下滴灌的。
圖 16:
資本利得稅的觸發條件是賣出,那麼,只要不賣出,就不用交稅。
可不賣出的话,又怎麼有錢花呢?可以把股票質押,然後用低息貸款把錢套出來呀!
這就是富人群體兩條公開的秘密:
- No sell, no tax. 不賣就不交稅。
- Buy, borrow, die. 三個動作,每一步都在避稅。
筆者曾寫過推送,以巴菲特為例專門介紹過美國富豪的這類避稅操作。
讓我把話說得更直白一些:這套分配體系和管道系統決定了,實體經濟裡的大部分人並不會在金融世界運行良好時收益,因為計提利潤與資產價格上漲只屬於一小撮人。但實體經濟一定會在金融世界處於枯水期時承擔代價。
中產階級總是樂此不疲地計算著個稅抵扣又幫自己省了多少錢,然而再看看圖 16 中 “所得稅” 和 “資本利得稅” 兩根管子的粗細對比,就會發現中產階級的可笑之處...
圖 17:
一個冷知識:在我國,超過個稅起徵點,有資格繳納個稅的大概有 6500 萬人。
五、實體經濟金字塔
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挪到水廠內部,看看這座象徵著實體經濟的金字塔。
就像水能滋養植物生長一樣,金錢如水,它驅動整個經濟的運轉。
圖 18:
水在實體金字塔內的流動過程從最頂部的大公司開始,處於產業鏈頂端的它們不斷從實體經濟中抽水,再花掉必要的成本、費用和資本開支後,將剩下的水儲存起來。
圖 19:
同時,不同公司的大股東、職業經理人、小股東們都不約而同地要求公司拿出相當部分的留存利潤用於分紅或者回購 —— 這筆錢也像一條穩定且不斷變寬的河流一樣,流入居民部門中那些持有股票的人手中。
大企業們支付的成本、費用、資本開支逐層向下流動,並驅動工業體系的運轉,但是隨著層層節流,越往下,水流越細。
圖 20:
工資通過水廠管道一點點流入居民部門的存錢罐,作為交換,絕大部分人都要去工作。
圖 21:
為了生存和生活,大家都要出賣自己的生命時間去工作賺錢,再用錢去交換商品。
任何一個商品都有兩種價值,一種是 “使用價值”,一種是 “交換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意味著,一塊麵包可以填飽肚子。
商品的交換價值意味著,如果你沒錢買麵包,要麼去找好心人免費給你,要麼餓死。儘管麵包就在那里,但你得餓死。
職業經理人們會制定公司的經營和生產計劃。
圖 22:
格子間裡的中產白領們再逐一將領導們的計劃落實執行。
圖 23:
最後再由賺著中等收入的藍領們負責履約流通。
圖 24:
而商品的生產,來自幾乎不停歇的流水線。
這裡的人沒有姓名,他們被冠以廠哥廠妹,他們最大的優勢叫 “人力成本”,他們的消費聚合被稱為 “下沉市場”。
他們是小紅書覆蓋不到的人群,除了五環結界裡的人對下沉市場帶有獵奇的報導時,他們很少被看見。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消費報告裡的一個數字。
圖 25:
最艱苦繁重的工作,往往在最惡劣的環境裡完成。
低收入群體中很多人的收入無法覆蓋最基本的生存 —— 居所、醫療、教育、熱飯。
圖 26:
像這樣的人,全球大概有 15 億。
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也從不容易,他們總能隱約感覺到物價和房租漲幅快於收入增長,每每臨近月底便捉襟見肘。
很多人仍願意相信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過上好生活” 這般樸素美好的願望,他們會在牆上掛一些用於激勵安慰自己的圖騰。
圖 27:
也有很多人認為奮鬥和成功學敘事已然崩塌,現實太苦,他們更願意訴諸賽博玄學和那些能快速激活多巴胺回路的短刺激。
當然,還有那幫壓根不知道自己該呼籲什麼反對什麼的白左環保二波一。
而中產階級,正如圖 21 展示的那樣,他們生活得還不錯,邊焦慮於階層滑落或躍遷,邊相信自己會過得更好,可以通過投資獲得更多的被動收入。
金融市場看似獨立於實體經濟運行,但這幅作品已經清晰地告訴我們了,兩者都是系統的一部分。
- 一個資產之所以擁有估值,是因為這個系統內有一部分人在為其負責;
- 一個人的 “被動收入” 往往意味著另一個人要主動工作。
大企業回報股東的利潤,來自其他人的行業提供的商品或服務。
房東的租金收入,來自房客們努力工作並支付房租。
富人階層看似出手闊綽,但他們的消費意願遠不如投資理財的意願強烈。
掌握著最多財富的他們不斷將錢投向 “房地產” 和 “金融市場” 這兩大財富儲存器中,整個金字塔也形成了一條異常穩定的投資河流。
圖 28:
金融人士喜歡稱之為 “財富管理的大時代”。
富人階層從不吝嗇於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他們將其形容為 “教育資本開支”。
圖 29:
相較於收入不平等、財富不平等,這世上最殘酷的不公是機會不平等。
當然,各階層的後代們都在力所能及地參與同輩競爭,在績優主義下互相卷。
“吃得苦中苦” 就是為了成功不把自己當人,“方為人上人” 就是成功以後不把別人當人。
圖 30:
經濟增長斜率和周期會決定人們的思考範式,以至於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共識會在不同行業背景下呈現迥然不同的意涵。
六、養老基金
這套水廠的另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儘量保證居民部門的養老。
為此稅收體系會強制要求勞動力繳納社保,也相當於為了自己未來的養老強制儲蓄。
圖 31:
這部分錢大體分為兩個去向,一部分被直接轉移支付給了已經退休的代際,另一部分變成社保基金長期投資的本金,同時計入個人的養老賬戶。
毫無意外地,不同階層的退休金水平當然也有很大差別。
圖 32:
老齡少子化趨勢下,社保壓力山大也不是啥秘密,這是大部分經濟體的難題。
圖 33:
如今,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很多國家的養老基金對外投資的規模要比對內投資多。
比如:養老金想獲得 6%~7% 的長期年化回報,他們會將資金分散投向不同風險回報比的資產。
低利率時代,政府和低風險企業債的回報率都在降低。為了實現目標收益,養老基金會加大權益投資的比例,並委託給各種外部機構投資,這些水沿著阿姆斯特丹、上海、倫敦、紐約、香港、新加坡之間的金融渠道競相追逐更高的回報率。
圖 34:
仔細看看養老基金權益部分的投資去向,你會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公司,還有貝萊德、先鋒、橋水、黑石、KKR、3G 資本、高瓴等知名投資機構。
圖 35:
七、公私募基金們
如今,這些體量龐大的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們管理著複雜的投資組合,亦有些 too big to fall 的味道。他們會以諮詢顧問的身份被銀行等金融重器們請為座上賓,他們所提供的政策建議對自己的投資組合有著直接影響,這其中的利益衝突不言自明。
就像最近深陷陰謀論敘事的橋水基金,紐約時報金融記者科普蘭對達里奧的獵巫既無法被證實,也不能被證偽,但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這其中多少會有些暗箱操作......
圖 36:
當然,公募基金也是居民財富借道投資股市的重要途徑,是財富儲存器的一種。
還有私募基金,除了投資標的和手段更加靈活、多元、不透明外,很多大型私募還會收購公司,然後裁員重組,把有價值的業務包裝上市或出售。而那些沒價值的業務則帶著債務自生自滅。這也是私募被稱為禿鷹或者吸血鬼的原因。
圖 37:
這些專業投資人士還會穩定地、微不可查地從客戶的投資流中提取不菲的管理費和業績報酬,這些人以此發財,並大概率比客戶先買上游艇。
圖 38:
八、股市
股市這部分畫面給我的啟發還挺大的,作者很傳神地畫出了股票漲跌的原理 —— 買賣雙方站在翹翹板上,誰的水重量大,誰決定價格水位線的漲跌。
股價越漲,越會撐大上方的氣球,直到泡沫破裂,水位線回落。
圖 39:
其實這幅作品也展示了不同投資流派的抓手:
- 有人盯著圖 38 中的水位柱,研究多空力量和價格趨勢。
- 有人盯著圖 19 中的企業儲水器,研究資金的流入流出留存,研究誰的水流變動大,研究誰的水流穩。
- 有人研究不同企業在金字塔中的位置,可以在第幾順位上分到水流,能節流多少。
九、商業銀行
目光再次拉回金融市場,這次看看商業銀行體系。
圖 40 的左側是商業銀行,右側是實體經濟金字塔,兩者之間的通道是實體經濟金字塔與金融世界最顯而易見的鏈接:
- 商業銀行會為居民和企業部門提供金融槓桿,但是對不同階層的態度和價格迥然不同。
- 中低收入群體只能申請高利率的信用貸,或者助學貸。
- 中產階級可以帶著房本去申請低利率的按揭或者抵押經營貸。
兩類人的共同特點是:都需要自己去找銀行申請。
銀行會審查他們 —— 來自哪裡、在哪工作、收入如何、徵信乾淨不、名下有沒有其它資產或負債、是否可以啃老等等。
而富人階層可以等著銀行主動找上門送來低利率的授信。
是的,商業銀行擅長錦上添花,但極少雪中送炭。
圖 40:
銀行會因為一家企業抵押物好,貸款額度高,還款能力強而給予低利率,但不會因為一家企業不符合 ESG 標準、污染環境而提高利率。
商業銀行是整個水廠系統的流量放大器,通過實體經濟的存款和貸款行為,整個系統的水流憑空增加了。
同樣地,存貸款行為也讓實體經濟與銀行體系完成了 “資產負債表” 的互換:
實體經濟在銀行放入的存款,構成了銀行的負債端,銀行要為此付出存款利息。
同樣地,實體經濟找銀行申請的貸款,構成了銀行的資產端,銀行要為此收取貸款利息。
存款利率 < 貸款利率,賺取兩種利率的差額,是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
圖 41:
商業銀行的大量貸款流入實體經濟金字塔後,主要以房地產和工業產能的形式儲存下來,這又不斷拉高了房地產價格。
以中國為例,2006 年至 2023 年初,中國四大一線城市的房價漲幅最差的也在 10% 以上,這是非常誘人的回報。
房東房客的身價在此過程中分野,許多人的命運也隨之改變。巨大的賺錢效應和經濟發展讓更多大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勇於貸款買房。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貸款對提高生產率和經濟增長並無作用。相反,它在拉高房價的同時,也拉大了貧富差距,拉高了城市生活成本,房價上漲帶動房租提高,租客需要為此支付更多房租成本,並轉頭向雇主要求更高的薪水 —— 如果他們有議價權的話。
從 2021 年開始,中國房地產貸款占比一路向下,從最高 28.7% 降至 23% 左右,而流向工業體系、農業體系、小微企業普惠的水流占比則穩定抬升。
在新增貸款中,流向工業和小微企業的水流已經大幅超過了房地產。
以年為單位來看,這種水流的改變明顯且劇烈。
實體經濟的貸款行為也讓整個金字塔背上了一條穩定的債務流。
圖 42:
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外,還存在著規模同樣龐大的 “影子銀行體系”。
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執行了類似銀行的金融活動,但並不屬於傳統銀行體系,也不受到同樣的監管和監督。
影子銀行的活動往往涉及到各種金融衍生品、投資基金、券商和其他非傳統的融資工具。這些活動通常通過法律結構或財務工程手段來實現,使得它們不容易在傳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被直接追蹤。
但它們同樣對金融體系有著巨大影響,並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
圖 43:
以美國為例:這輪加息周期下,美國新型影子銀行的崛起並未引起太多注意。
過去十幾年的低利率資產與當前的高利率資產組成了巨大的套利空間 —— 比如利率 5%+、規模約 6 萬億的貨幣基金、FED 賬面上 2 萬多億的逆回購、量化基金、銀行的中間業務、各種牛鬼蛇神版的金融衍生品......
換句話說,加息帶來的高利率環境並沒有讓資金從金融重返實體,而是相反,影子銀行體系具有更強的利率鎖定能力。
十、窄門
最後,讓我們看看實體金字塔走入金融世界的那道窄門 —— 西方經濟學教育。通道直接搭建在實體金字塔的上流社會層,它看起來富麗堂皇,直通理性人的殿堂。然而,在快到盡頭處陡然變窄。
圖 44:
接著拾級而下,準備好接受經濟學的洗腦禮吧!
在表達手法上,我愛死了下圖的處理,注意牆上被探照燈照射的畫,這正是經濟學的精髓和圖騰,經濟學為生產關係披上了理性的外衣。
圖 45:
接下來是一系列篩選的過程:
- 首先,那些一身反骨不愛念經的年輕人是不配接受上得了台面的經濟學教育的,會被剔除。
- 接著,用經典書籍和理論在大家的腦子裡刻上一些思想鋼印,觀念要對齊,方便日後整齊念經。
- 然後,用條條框框進行統一塑形。
- 最後,交錢,進入經濟學的管道,開始拾級而上。
圖 46:
沿著規劃好的路線一路研習,一路跪拜,沿途有經典理論和大師作伴,愈發遠離地氣,愈發 “理性”。
在這條 “正統” 的道路上,一眾諾貝爾經濟學獎加持過的大師為你照亮:“市場是公平的,金錢是中性的,我們相信理性......”
儘管這種金字塔結構讓人覺得不對勁,但這些都是市場自然理性演化而成的結果,《貧窮的本質》當然要歸因於個體缺陷與局部環境的不利,不然呢?
經濟學不是物理學,它是社會學,也是政治學,你那一套再厲害,還能有諾獎得主牛 X?
別想了,只要願意沿著這條路走,就能拿到金融世界的入場券,擁有解釋金融市場的解釋權,要麼下場搞錢,要麼發學術 paper,功成名就:
圖 47~49:
而那些一身反骨,被正統拒之門外的年輕人,則發現還有一條經濟學的羊腸小徑在等著他們,沿著它亦可拾級而上。
圖 50:
這是一條相對小眾,難如殿堂之路,但也有大師相伴 —— 凡勃倫、明斯基、熊彼特、凱恩斯、哈耶克、馬克思......
圖 51:
十一、總結
市場經濟的分配遊戲是理性的吗?
曾幾何時,卡爾・馬克思也是理性的擁趸,將黑格爾視為至聖先哲。
在《萊茵報》當主編時,出於人類最樸素的正義感,馬克思試圖為萊茵省的貧苦農民申訴,因為當時萊茵省議會通過了一系列新法案,其中的法條判定:
萊茵省摩塞爾地區的農民在樹林裡撿拾地上的樹枝將被視為盜竊林木 —— 原本再正常不過的行為,突然就變成了違法犯罪。因為林木是私有的,需要保護林木所有者的權利。
在與萊茵省議會的公開論戰中,馬克思試圖用偶像黑格爾的法哲學理論作為武器,用理性來證明這種法案是錯誤的!
但是很遺憾,他痛苦地發現:剝奪貧苦農民撿拾枯枝敗葉的權利有充分的法哲學依據,是理性的。
** 利益是最實際的東西。如果人是理性動物,那麼為了利益去壓迫甚至消滅同類,真的要劃歸於理性嗎?** 或者說,利益本身是理性的產物嗎?
自此,馬克思開始重新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
過去 40 年,金融世界的增長大概是實體經濟的 2.5 倍。身處大城市,我能明顯感受到五環結界內的價值觀逐漸偏向社會達爾文主義。
小老闆以埋頭苦幹為恥,以沒有多買房為恥。
很難說究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是實體經濟服務於金融?
或者說,稅服務於誰,是一個經濟體底層價值觀的選擇問題,是有沒有魄力將社會影響置於財務回報之上的問題。
就在我寫本文的這幾天,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給我國金融行業給出了重要定調:
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來源:人民論壇網,https://mp.weixin.qq.com/s/YkFvB5KnJGq_ADEQb9u6_Q)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