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最確定的賽道 - 虎嗅網#
#Omnivore
Highlights#
大多數時候,窮人寧可吃得差一點,也要省出錢兼顧其他需求。
在經濟學上,這種行為又叫作 “口紅效應”。
字面上的意思: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女性對名牌服飾、珠寶的強烈消費衝動,只好轉移到口紅等相對平價的奢侈品。 ⤴️ ^581e1950
錢雖然是越來越難賺了,但大部分人卻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比忙碌的時候更有精力參與旅遊和娛樂項目。
在經濟學上,這被稱作 “迪士尼效應”。
指的是:** 經濟越是蕭條,失業人數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遲,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隨之娛樂業也會越發達。** 相反,在經濟上升期,人們疲於奔命,反而少有娛樂時間。
正常而言,出去遊玩畢竟不是什麼奢侈服務,普通工薪階層偶爾消費一兩次也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 ^e49b516b
本文介紹了 2023 年旅遊市場的消費趨勢,以及消費者選擇東北地區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原因。文章指出,消費復甦和消費降級是當前的真實情況,口紅效應和迪士尼效應在此背景下得到了驗證。此外,文章還強調了旅遊是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徑。
・🏞️ 東北旅遊的性價比高,吸引了眾多遊客
・💰 口紅效應和迪士尼效應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顯著
・🧳 旅遊是一種滿足情感需求的重要方式
這個冬天,上證有點冷,東北有點熱。
一批又一批南方小土豆拖著行李、滿懷熱情,不斷湧入零下三十度的哈爾濱,成功把當地人堵在家中 “貓冬”。
冰雪大世界裡的萬人蹦迪,松花江面上的氣墊船漂移,聖索非亞大教堂天空中的人造月亮…… 經過短視頻的傳播,東北迅速成為許多人素未謀面的第二故鄉。
為什麼這麼火?最關鍵的是性價比。
便宜、便宜、還是便宜!
在東北旅遊,享受的不只是美景、美食,更有花小錢辦大事的痛快。
最美的景點是免費的,同樣的故宮,瀋陽只要五十元,長春只要八十元;無論是飯店還是自助盒飯,都能讓人體會到微薄工資真正的價值。
或許,真正的旅遊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人与人也本就應該有這麼多善意的。
一、消費復甦是真的,消費降級也是真的
《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說,窮人一旦有點錢,他們會優先選擇購買煙、酒等非必需品,而非更好的食物。
記得聽爺爺說過,他年輕的時候,經常把家裡的雞蛋拿去換煙抽,而不是用來改善伙食……
可見,“飽暖思淫欲” 這句話,或許不對。
== 大多數時候,==== 窮人寧可吃得差一點,也要省出錢兼顧其他需求。==
== 在經濟學上,這種行為又叫作 “口紅效應”。==
== 字面上的意思: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女性對名牌服飾、珠寶的強烈消費衝動,只好轉移到口紅等相對平價的奢侈品。==
雖然生活拮据,但出門前能塗一下口紅,哪怕是廉價的口紅,也能給自己帶來一點儀式感。
同樣,男性也被迫壓抑對豪宅、名車的欲望,轉而用小閒錢享受些廉價消費。
雖然生活困頓,但走進影院的一兩個小時裡,可以將自己代入電影角色,想象自己能保護家庭、能給孩子買禮物……
追求的,都是一種心理安慰。
口紅效應的多輪經濟周期驗證,來源:百度
口紅效應的主體人群,有兩大特徵:1. 有中產心態;2. 無中產錢財。
當今中國相當一部分人,都屬於這個群體。
尤其是大部分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或許是被各種自媒體和雞湯洗腦了,無論在心態還是消費水平上,都對標中產人群。
搞笑的是,他們過去從來沒有、將來也很難成為中產。
所以,口紅效應在中國並非臨時現象,必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可以明顯感受到,疫情前後,中國消費主體完全是在兩個不同的人群:之前是儲蓄偏向,如今是小額消費傾向。
現階段,消費復甦是真的,消費降級也是真的!
這並不是什麼悖論。
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拼多多異軍突起,市值甚至超過了阿里巴巴。
又比如國慶期間差點崩掉的機票價格。
上頭高估了大家的消費能力,絕大部分人都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火車,導致機票沒人買,實在沒辦法只能打骨折銷售,熱門航線票價一度降到 300 多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言而喻:有底線的消費大家能接受,但想讓人再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花錢,已經不現實。
健康快樂才是硬道理,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長期主義。
二、沒錢,有沒錢的活法
今時今日的社會,大經濟放緩是沒懸念的事。
但對部分消費和服務業而言,未必不是鯨落萬物生。
很多人都有些過於杞人憂天,誤把宏觀當成自己的微觀了。
世界是個循環,來來去去的答案就在那里。
反過來看,恰恰是因為買房、買車、消費名牌的人越來越少,從而導致很多人手上的活錢多了。
實際上,如果你原本攢了一筆錢準備買房,現在突然沒有這個需求了,你會突然意識到,按照你原本的過苦日子的方式生活,這筆錢根本花不完!
另一方面,這幾年許多行業都出現縮產縮員的現象。
== 錢雖然是越來越難賺了,但大部分人卻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比忙碌的時候更有精力參與旅遊和娛樂項目。==
== 在經濟學上,這被稱作 “迪士尼效應”。==
== 指的是:==== 經濟越是蕭條,失業人數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遲,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隨之娛樂業也會越發達。==== 相反,在經濟上升期,人們疲於奔命,反而少有娛樂時間。==
== 正常而言,出去遊玩畢竟不是什麼奢侈服務,普通工薪階層偶爾消費一兩次也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將之與 “口紅效應” 對應的消費降級結合起來,就是目前的真實情況:**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人們會轉而用相對廉價的消費行為來取悅和麻痹自己,** 一場普通的旅遊或是看一場電影,並不需要花很多錢,但卻能讓自己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與滿足。
性價比才是第一位。
2023 年的旅遊市場,非常好地體現出這一點。
四季度,國內出遊人數已經超過 2019 年的同期數據,消費人數大大增加。
但人均消費的大幅下滑,也是非常明顯的。
無論是紅極一時的淄博燒烤,還是正紅得發紫的哈爾濱,都是靠性價比出圈。
就如發生在拼多多身上的 “真香” 定律一樣,大部分人並非真的喜歡這樣一個購物平台,它不過是在這個時期,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罷了。
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哲學邏輯裡,想要的和買得起的,我們只能選擇後者。
淄博如此,哈爾濱也是如此。
相比於哈爾濱,歐洲的雪山和街景也許會更加浪漫;相比於長春,昆明才是真正的春城,新馬泰的熱情才更加美好;相比於瀋陽,北京的故宮才是真正的恢宏大氣;相比於大連,馬爾代夫的風景更具吸引力……
誰不知道?
但是當你看到機票、酒店和各種消費的價格,蓦然回首便安慰自己,原來大連也有海,哈爾濱也有俄式建築,長春也有燒烤美食,瀋陽也是古都。
吃著烤地瓜和冰糖葫蘆,也可遊覽異域風情。
朋友圈只要不發定位,又有誰會知道你去的是巴黎盧浮宮還是哈藥六廠的總部,又有誰會在意你去的是聖彼得堡還是中央大街,又有誰會發現你去的是東京還是新民大街?
歸根結底,人活著不只是為了吃飯,再怎麼困難,情感需求都不會改變。
出去走一走,永遠是情緒價值的最好出口。
三、尾聲
人是萬物的尺度,你是自己的尺度。
市場,是社會的鏡子,每一種事物的流行,反映的都是大眾需求的變化。
此時此刻,國人對旅遊這回事的態度、以及旅遊業本身的變化,也不光是經濟上的原因。
前幾年,或者說 2020 年以前,國內有一股病態的旅遊狂熱。
許多年輕男女,動不動就把 “愛旅遊” 作為一個高大上的標籤掛在身上,各路朋友圈、微博裡充滿了矯揉造作的照騙。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得自己生活豐富多彩、有內涵、有深度。
但大部分人的 “朋友圈旅遊”,不過是打卡式的走馬觀花,留下的只有淺薄的吹噓資本,當然會惹人厭惡。
拿沒有門檻的事情炫耀,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久而久之,不但搞得旅遊業烏煙瘴氣,旅遊這個名詞本身的名聲也被敗壞了。
各種黑導遊、黑司機、拍照收費、酒托、飯托,甚至還有假長城、假皇陵,一堆騙子遊蕩在旅遊業的每一個環節。
到頭來,本來是為了在難得的假期放鬆的好時光,居然成了和騙子鬥智鬥勇的垃圾行程,被類似 “摸一摸,三百多” 的騙局弄得畏手畏腳、心力交瘁。
尤其是,隨著 “網紅” 城市這一名詞,越來越低俗化,“洗滌靈魂” 的幻想在加速前進的互聯網中逐漸被拋棄,單方面的宰客早使得大眾的怒火蓄滿。
這叫什麼旅遊?完全是花錢折騰自己。
互聯網有能力帶火一家籍籍無名的小城,無中生有出一大堆打卡點,也同樣有能力毀掉自己捧起來的城市。
淄博與哈爾濱的出圈,或許正是這波變革的前奏曲。
說到底,旅遊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能夠讓自己感受到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出去玩,還是野一點兒。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