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鐘搞懂:降準到底是啥來頭?- 虎嗅網#
#Omnivore
好消息來啦!
2024 年 1 月 24 日,央行行長表示,央行將於 2 月 5 日降準 0.5%。
按照我國存款規模大概 200 多萬億元計算,降準 0.5%,可以釋放 1 萬億元長期資金。
降準消息宣布後,市場應聲反應。
為啥降準會產生這種效果呢?首先要搞懂什麼是降準!
所謂降準,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意思,這是央行貨幣政策的 “三大傳統法寶” 之一。
為了解釋清楚降準,我們從一個小故事開始:
隔壁的王大媽有 1000 元,王大媽感覺放在家裡不安全,又沒利息,決定把錢存進銀行。
於是,銀行存款帳本上就多了 1000 元。
如果銀行一直把這錢鎖在金庫裡,只等王大媽來取款:
反正王大媽不急著取錢,銀行一拍大腿,決定先把這 1000 元錢貸給老吳,賺取貸款利息。
老吳拿著借來的錢,立馬去老李的商店買了雙鞋,支付了 1000 元。
這時候,店家老李有了 1000 元,但老李感覺放在家裡不安全,又沒利息,於是老李又把錢存回銀行。
這時候,銀行存款帳本上就又多了 1000 元,存款共計 2000 元。
此時,銀行也不可能拿著這 1000 元錢只等店家老李來取款。
於是銀行再次把錢貸了出去。
以此往復,貨幣每存入一次,銀行就進行一次貸款。
這樣可以無限繼續下去,一生十,十生百,無窮匱也,創造了無限的貨幣量。
這個過程就是貨幣創造。
這個遊戲可以一直玩下去。
但有個問題,就是:
銀行畢竟還是要賺取利潤的,把所有錢都閒置在金庫中沒有必要。
銀行就是個大資金池,不斷有客戶把錢存進來,而客戶並不是一次性把錢都取走。
所以央行就要求銀行把客戶存進來的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可用於發放貸款,賺取利潤;
另一部分存款放在央行,保證儲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時使用。
這部分以備客戶提款需求而上交央行的錢就被稱為存款準備金。
不是。
央行會規定銀行必須持有的準備金的最低水平,這被稱為法定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佔比存款總額的比例就被稱為存款準備金率。
公式如下:
因為銀行有大有小,流動性風險各不相同,因此央行規定各類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有所不同。
當然可以。
銀行持有高於法定最低量的準備金,被稱為超額存款準備金。
在有準備金的情況下,貨幣的創造過程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我們再來模擬下,假設準備金率為 10%。
銀行繳存完準備金後,剩下的存款就借給老吳。
老吳在店家老李那消費 900 元買了鞋,店家老李就有了 900 元,又去存銀行。
銀行繳存了 10% 準備金後,存款剩餘 900-90=810 元繼續用於貸款,以此往復。
但因為有了準備金,存款不再是 100% 都能貸款出去,因此也沒法創造出無限的貨幣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1000 元初始存款,10% 的準備金率,最終能創造出了 10000 元貨幣供給,放大了 10 倍。
這個 10 倍我們稱為存款創造乘數,或者叫存款乘數。
存款乘數的大小和準備金率有關係,我們在不考慮 “私房錢被你塞在天花板上不再流通” 這類現金漏損的情況下,存款乘數是準備金率的倒數。
上述公式可以通過等比數列推算出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算一算。
存款乘數和準備金率的關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
準備金率越低,放在央行的錢越少,這樣銀行留存的可以自由使用的存款就越多,能用於貸款的錢也越多,存款乘數自然也越高。
總之,降準後可以釋放足夠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
央行通過降準有效增加金融機構的穩定資金來源,保證信貸合理增長,更好的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央行行長在宣布降準的同時,還表示在 2024 年 1 月 25 日下調 “支農支小” 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
這次降息,利率各下調 0.25%,由 2% 下降至 1.75%。
央行通過局部下調再貼現、再貸款利率,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