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售是如何战胜电商的?#
#Omnivore
精華#
一個是商品的變化,另一個就是賣場的變化。 ⤴️ ^7dd8b673
賣線上不能賣的,或者不方便賣的,這是線下找到的對抗線上的路
⤴️ ^a418d6e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售琦葩說(ID:gh_38aef1369e9c),首發於 2023 年 12 月 5 日,作者:王琦(日本零售 16 載,中國 7 年。日本永旺社長獎的首位中國人;前生鮮傳奇副總、安德利超市常務副總),原文標題:《52 周 MD 創始人談零售:日本零售是如何戰勝電商的(上)》,文中配圖均由作者提供,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介紹了日本零售如何對抗電商的策略,主要涉及生鮮商品的變化,包括熟食的擴大、即食化的變化、對鮮度的需求和有機產品的增加。此外,還討論了生鮮以外的變化,如所有品類的即食化、冷凍食品的增加、自有品牌的擴大以及健康商品的增加。賣場的變化包括可視化廚房、試吃區的設立、企劃宣傳和吸引顧客到常規賣場。最後,強調了打造有魅力的賣場和線上業務的重要性。
・💡 日本零售通過滿足顧客需求,擴大熟食部門的銷售,對抗電商。
・💡 冷凍食品的增加為零售提供了機會,通過在賣場展示和試吃,提升顧客體驗。
・💡 通過可視化廚房、試吃區和企劃宣傳,零售成功吸引顧客到常規賣場,提升銷售和顧客體驗。
如何打破日本零售現在面臨的困境?從結果來說,這其實也就是針對電商的策略。
在日本,現在出現了哪些變化呢?
== 一個是商品的變化,另一個就是賣場的變化。==
商品的變化中,特別是生鮮四部門的變化(蔬果、肉禽、水產、熟食)以及食品的變化。這些改變,從結果來講也就是針對電商的策略。
一、生鮮的變化
1. 熟食的擴大
生鮮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那么顧客有哪些需求呢?
在外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能吃的,很快就能烹飪的,即食性的商品,在這 10 年左右增長非常快。
因此,熟食這個部門的銷售占比,幾乎在所有的超市都已經超過了 10%,更有超過 15% 的。生鮮四部門中,在此之前一直是蔬果最高,現在,在某些企業,熟食部門已經超過蔬果了。
這是非常大的變化。從結果來說,這就是針對電商的策略之一。
2. 即食化的變化
也就是說簡單便利商品。例如:鮮果切、蔬菜切、即烹蔬菜組合等,這些商品的增量很大。
當然,電商也有即烹蔬菜組合,但是,在賣場現場製作極具鮮度的商品,更好地展示給消費者,這些是電商所做不到的。這也是生鮮的一大變化。
3. 對鮮度的需求
在顧客的需求中,對於鮮度和低價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首先是對鮮度需求的滿足,例如說蔬菜,有清晨採摘蔬菜,下午到店售賣的;水產的話,早上可能有點難,但可在中午到店進行售賣,也就是說更近的產地直送(產地直銷)越來越多。用這種極致鮮度的提供,來對抗電商。
4. 有機的增加
還有在商品整體的變化中,一直以來有機蔬菜、自然蔬菜也有,價格很高,現在儘管價格也不低,但是因為老齡化導致大家對健康的需要越來越高,所以各個公司也研發了很多產品。譬如說,永旺做了自然的 GREEN I、LIFE 的 BIO-RAL(有機)。
一直以來,說起自有品牌,一直都是零食、食品、飲料等這些食百品類,生鮮也有了自有品牌算是新的趨勢。當然,電商也在賣這些商品,但是通過在賣場的展示,表現、使用方法的介紹等,相比在電商直接簡單的購買,線下的生活感,或者說與顧客的互動與介紹說明,這種體驗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其實在對抗電商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二、生鮮以外的變化
1. 所有品類的即食化
剛才也提到了即食化的變化,熟食的商品開發能力急速提升。譬如說,地方美食,本來是當地知名餐館製作的美食,現在,通過零售門店現場加工技術的提升,也可以做出與知名餐館差不多的口感,吸引顧客的到店。
2. 冷凍食品的增加
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冷凍食品。最近在便利店,陳列面積也增加了 50%。同時,在日本最大的零售企業,永旺,最近也開了一家冷凍食品的專門店 @frozen,普通的永旺賣場的冷凍食品區域,有 700 多個 SKU,這家店有 1500 以上的 SKU。
為何說冷凍食品是一個機會呢?因為不管是年輕顧客、上班族顧客還是老年顧客,都能針對這些顧客提供適合這個時代的產品。
特別是冷凍食品的廠家的商品開發能力也越來越強,我在今年買了某品牌的中華冷麵這款凍品,令我吃驚的是,即便是放在微波爐裡加熱,冰也沒有融化。即便是放在微波爐裡加熱,也能保證吃到可口的冷麵。這都是因為商品開發能力、冷凍能力的提升。
儘管說這些產品在電商可能也有售賣,但在賣場可以試吃,可以更好地介紹,才正是實體門店的優勢。不僅是單純地給顧客提供商品,提供之前,這個商品怎麼用,如何烹飪,怎麼做才能做好,在賣場裡給顧客更好地介紹和推薦,也是對抗電商的一大策略。
3. PB 自有品牌的擴大
現在在日本幾乎所有的超市,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都已經達到了 10%;對於永旺、711 這些在 10 多年前就開始佈局自有品牌的企業來說,占比已經超過了 20%;當然,自有品牌也不是占比越高越好,一定要有個度。自有品牌和廠家品牌平衡發展是關鍵。
同時,自有品牌也要分低價 PB 和高端 PB、自然有機 PB,自有品牌的作用除了提升毛利及銷售之外,更重要的是向消費者傳遞自身價值及企業的理念,也是企業自我宣傳的絕佳方式。
4. 減鹽、無糖等健康商品的擴大
這些之前就已經有,但現在隨著老齡化的增加,已經變成了各企業的必選品類。在品質、價格、商品豐富度方面也有大幅提升,極大地增強了顧客的體驗。
三、賣場的變化
1. 可視化廚房
現在在日本,流行的賣場是開放型可視化廚房。之前的門店,是在廚房裡製作,在賣場裡陳列,廚房相對來說是封閉的,在門店最不被重視的位置,但現在已經和賣場鏈接在一起,通過玻璃式櫥窗,讓顧客可以看到員工在裡面的作業。
為何這樣做呢?首先是讓顧客感受到娛樂性和煙火氣、生活感;同時,也是讓員工感受到隨時被顧客看到的這種壓力和緊張感。員工在裡面是做不了什麼壞事的,例如說掉下的東西是不可能放到商品裡的,這些都不可能做了。
總結下來,一是能增加顧客的體驗感,二就是規範員工的工作態度。這些現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也是電商所無法做到的。
2. 試吃區的設立
還有一點就是,在疫情期間暫停了一段時間的試吃、試用等這些互動。
例如,在日本有一家叫 SUMMIT 的企業,在賣場裡長期固定的設置了試吃區,店裡售賣的所有商品,每周選取 10 個單品,在試吃區進行試吃試用宣傳。免費試吃後,不是說讓顧客買,而是通過這種自由的免費品嚐方式,讓顧客主動諮詢這個商品的陳列位置。
同時,也能讓孩子經常對父母說每次去那家店,都有好吃的,還想去吃,也就能增加到店率。當然,試吃試用不僅可以增加銷售提升毛利,更重要的是增加顧客的安全感、安心感,去了那家店,吃到了很多東西,都很好吃。這些也都是電商無法做到的事。
這款食材推薦做炒菜、燒湯、火鍋
一直以來也有的做法提案。做法提案,當然現在視頻等也能實現,但是,在此之前,與顧客面對面,將做法清晰地傳遞給消費者,同時,也能向顧客推薦關聯商品。這也是電商所做不到的。
3. 賣場的企劃宣傳
企劃宣傳最近也是發生了很多變化,不再是簡單的 POP,例如在唐吉坷德這樣的企業,做了各種各樣的 POP,不僅介紹商品,還向顧客提案各種有趣的使用方法。通過各種 POP 等宣傳,也就是說商品以外的表演(來宣傳),這也是電商所做不到的。
4. 將顧客吸引到常規賣場
同時,在賣場變化中,一直以來,更多的宣傳是在入口或者是特設賣場,但是現在更多的是吸引顧客的滯留。通過連續多年做的顧客調研發現,顧客在店內的滯留時間越來越短,當然這也是因為消費時長越來越少。現在的宣傳,讓顧客不是簡單地到了賣場,買到想買的就直接走,而是希望顧客能把整個門店轉遍,能把顧客吸引到賣場最大面積的常規賣場。
常規賣場裡可以有特設賣場、特價專區、自有品牌專區、做法的關聯商品陳列區、採購推薦商品區,讓顧客去到賣場,可以有很多新的發現,這也是電商無法做到的。
四、如何打造一流賣場
1. 從成長經濟時代到成熟經濟時代
對於日本零售對抗電商的策略,因為已經早已進入到成熟經濟時代,商品越來越難賣,對門店來說,毛利大於成本才能有利潤,要做出比成本高的房租、人工費等固定費用更多的毛利才可能賺錢。
所以說,對抗電商,根據門店的實際情況,在賣場、門店,商品上一定要做出變化。這樣做的結果,其實就是對抗電商的策略,不是簡單的降價這些某個部分的行為,而是要找出顧客到店的樂趣,顧客到店的魅力。這裡就包括了商品的變化、賣場的變化、門店打造的變化。
2. 打造有魅力的賣場
所以說我認為中國零售對抗電商的策略,首先是做好賣場,做出有魅力的賣場。我其實也看了中國不少店,當然,單品大量陳列也不錯,但是也有顧客不好拿取這樣的問題。陳列得很漂亮,但對於顧客來說,其實還是方便購買,這些事可能還存在。
所以說,請先一定了解顧客的需求,然後是競對店,低價競爭的門店一定很多,當然在這個時代,我們無法無視價格,所以我們首先要設定對抗價格的策略,同時也要制定價格以外的策略,把這些策略做好。接下來就是再次明確我們企業自身的強項和弱項,要細分到不同部門、不同商品、不同門店,到底哪些是我們的強項,哪些是我們的弱項。我們可以制定讓強項更強的策略,這也是面對競對的策略。
3. 好的實體店,線上業務也一定很好
最後再總結一下,電商策略不是單次的、獨立的,首先作為實體店鋪,讓利用線上業務的顧客也可以到店消費,能做到這樣的賣場其實就是電商策略。或者說,線上很重要,線下也很重要。可以將其考慮成手心和手背的關係。譬如說,線上業務一直以來都不賺錢,因為物流費用過高,但最近,因為做了更好的調整,已經開始盈利了。
大家經常說的是,線下店做得好的,線上業務也都不錯。但是線上業務做得差的,線下實體店也沒有魅力。所以說,如果線下實體店做好,從結果來說,其實也能提升線上業務,同時也能成為對抗電商的策略。大家是否可以這樣去思考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零售琦葩說(ID:gh_38aef1369e9c),作者:王琦(日本零售 16 載,中國 7 年。日本永旺社長獎的首位中國人;前生鮮傳奇副總、安德利超市常務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