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o

Leo的恒河沙

一个活跃于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商业顾问/跨境电商专家/投资人/技术宅/骑行爱好者/两条边牧及一堆小野猫的王/已婚;欢迎订阅,日常更新经过我筛选的适合精读的文章,横跨商业经济情感技术等板块,总之就是我感兴趣的一切

2023-11-03-放松且认真,焦虑而敷衍-虎嗅网

放松且认真,焦虑而敷衍 - 虎嗅网#

#Omnivore

Highlights#

如果你因为过度紧张而搞砸考试,很少有人会忍心再呵责你;如果你过分松弛而搞砸考试呢?你会被骂死。 ⤴️ ^c13104f1

人间真实

小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管玩的是积木还是泥沙,他都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不会有压力,不会懊恼过去的错误,不会想象未来的危险。 ⤴️ ^10312569

这里有点安迪的游戏的感觉啊

表面上,我们对完成某件事情非常焦虑、不安,企图调动全部精神资源来做好这一件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的心一直飘在过去、荡在未来,就是不看眼前的世界。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像一个空转的马达,不断地虚耗能量,用以平复自己波澜起伏的心、保卫自己担惊受怕的灵魂。 ⤴️ ^12f62465

这里的描述很贴切,我觉得大部分时候我想努力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又很焦虑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放松还是焦虑,这是内心世界的自我状态;认真还是敷衍,这是自我参与客观世界的投入程度。 ⤴️ ^29368bec

我曾问,为什么你要这么焦虑?

答案是,只有焦虑不安时,人才确信自己正在全力以赴,才会减少对潜在失败的恐惧。 ⤴️ ^6856f0d6

通过让自己焦虑,让自己痛苦,来抵消失败后的挫败感

焦虑其实是被当作一种 “免责声明” 来使用。

它的暗语是:我已如此努力,乃至焦虑如斯,万一失败也请少骂我一些。 ⤴️ ^8a8c9587

焦虑其实是被当作一种 “免责声明” 来使用。 ⤴️ ^ffe3fa63

对对对!

要做到放松且认真并不容易,因为你无法 “很努力地放松自己”。 ⤴️ ^a204efc2

因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出目标路径,然后奋力前行,而是应该反向操作,先去除干扰我们放松、入睡的障碍,然后耐心地等待它自然到来。

不是,making it happen,而是,letting it happen。 ⤴️ ^ff50e9d9

放松且认真,焦虑而敷衍#

本文探讨了人们对焦虑和放松的理解,以及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将焦虑与认真联系在一起的现象。作者认为放松和开心并不是消极的词汇,而是可以与认真和努力共存的状态。文章还提到了人们常常将焦虑视为努力的象征,但实际上焦虑只是精神资源的虚耗,与生产力无关。

・文化中将焦虑与认真联系在一起的现象

・孩子可以在放松状态下专心学习

・放松且认真的状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文化有个奇怪特质,总是有意无意地将焦虑、紧张、担忧理解为偏正面的含义,而将松弛、放松、开心视为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汇。

最常见的就是在学业、工作上,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我们都似乎默认 “焦虑≈认真”。

读书读得认真叫苦学;

干活干得认真叫苦干;

练习练得认真叫苦练;

反正,苦就对了。

你很难想象一个孩子读书读得乐呵乐呵,然后师长、同学会赞叹:“啊,这孩子很用功啊。”

这多少有点自虐的意思,仿佛只有把自己整不痛快了,人才能上心、认真、有生产效率,否则就不叫全力以赴。

其实仅凭字面意思,我们都明白二者截然不同:

“用功” 是指努力程度,“乐呵” 是一种心理状态,二者并非天然冲突;

认真是指精神投入之深,焦虑是指心情焦躁、不安,二者并非天然绑定。

如果认真就意味着必须焦虑、紧张,那高考前师长就不应该说,“放松一些,不要紧张,保持平常心”,而是应该说,“你!认真起来!紧张起来!焦虑起来!”—— 这样你才能发挥 100% 实力。

可见师长们也知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时,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会更大概率发挥出 100% 的生产力。

但很奇怪,我们还是会要求考生平时要紧张起来,甚至到了某些年级还会批评学生: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紧张起来?

经过多年训练后,人不再相信自己可以保持松弛,同时全力以赴。

有没有可能,孩子可以专心学习,同时心情愉快?

有没有可能,你可以认真工作,同时保持松弛,甚至偶尔有幸福的感觉?

有,但我们很少这样设想过。

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焦虑是好事,紧张是好事,但轻松、松弛和快乐不是。

试想下,== 如果你因为过度紧张而搞砸考试,很少有人会忍心再呵责你;如果你过分松弛而搞砸考试呢?你会被骂死。==

这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会将一个人的焦虑状态解读为:看,他尽力了。

但要我说,那不叫尽力,那只是在受苦罢了。

受苦,不代表有生产力;有生产力,也不代表必须让心灵备受煎熬。

如果你定义的 “尽力” 是指:积极努力,以让焦虑、不安达到心理承受的上限 —— 好吧,那我投降,那真的叫尽力;但如果你跟我一样,认为 “尽力” 是指:全神贯注,尽可能投入 100% 的精神资源 —— 焦虑就跟 “尽力” 无关。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资源虚耗,与之伴随的还有恐惧、懊悔。

如果你观察过小孩子做游戏,就知道人类是可以达到 “放松且认真” 状态的。

== 小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管玩的是积木还是泥沙,他都专注在手头的事情上,不会有压力,不会懊恼过去的错误,不会想象未来的危险。==

甚至,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如学走路、学讲话时,他还会模糊学习与玩耍的界限 —— 学与玩,乐趣一般无二。

人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会对 “事情” 倾注大部分精神资源,并在过程中体验到 “心流”,一度忘却时间的流逝。

与之相反,我们成人更常见的状态是 “焦虑而敷衍”。

== 表面上,我们对完成某件事情非常焦虑、不安,企图调动全部精神资源来做好这一件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的心一直飘在过去、荡在未来,就是不看眼前的世界。==

==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像一个空转的马达,不断地虚耗能量,用以平复自己波澜起伏的心、保卫自己担惊受怕的灵魂。==

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能投入多少精神资源在 “事” 上呢?

有网友说,玩游戏会放松吗?我儿子打游戏就非常暴躁,情绪大起大落,大吼大叫,甚至还摔东西。

我非常理解,我也见过这样的孩子,我自己就曾长期厮混于某个网吧的阴暗角落里 —— 谁还没当过一两年网瘾少年呢?

陷入到游戏中,遭遇意外挫折,孩子就很容易有情绪的大起大落,乃至表现出某些攻击性语言和动作。

究其原因,是孩子将 “自我” 代入其中,误以为角色是自己,游戏事关自己的得失、荣辱、成败和安危。

理性上我们明白,游戏不是我们,手机不是我们,胜负不能评价我们的价值,乃至 “感受” 也不是 “自我” 本身,但我们依然因为游戏中的挫败,而感受到了真实的伤害。

孩子总是很容易当真。

大人的心理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大人更懂克制,更会隐瞒自己。

在名为 “上班” 的超大型体感网络游戏里,大人知道不能随时尖叫,不可以摔东西,不可以骂老板,也不能骤然嗷嗷大哭。

想想也是挺无奈的。

那个专心致志玩积木,那个对一切充满好奇,那个愿意无数次试错,那个干什么都觉得好玩的孩子,哪里去了呢?

“人生烦恼识字始”。

== 放松还是焦虑,这是内心世界的自我状态;认真还是敷衍,这是自我参与客观世界的投入程度。==

《比赛,从心开始》说,每个人在打网球的时候,都在面临两个游戏,一个是外显的网球游戏,一个是他独见独闻的 “内在游戏”—— 而外在游戏是否能发挥出 100% 的实力,就看他的内在游戏打得如何。

作者说,在内心游戏里,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具有清晰意识,爱好评论、指挥一切的自我 1;一个是没有明确意识,默默操控神经、肌肉等的自我 2。

这个游戏的关键是:你是否很好地处理了与自己的关系,即让自我 1 和自我 2 和谐共处。

内在游戏打得好,就是自我 1 高度信任自我 2,不评价不指挥,让自我 2 尽情发挥,进入 “忘我” 状态;

内在游戏打得差,就是自我 1 高度质疑自我 2,各种瞎叨叨,然后自己上场瞎指挥一通。

举个例子。

假设你不小心打了一个坏球,然后你瞥见了父母 / 教练好像正在摇头,于是你暗自骂自己:太差劲了,他肯定很失望。

不久,你又打了一个坏球,你更郁闷了,心里来了一句:真没用。

此刻,自我 1 强力主导了内心游戏,带来两件原本不必要的事情:

1、调动不必要的肌肉群,譬如让手臂过度用力,或是让面部肌肉过分紧绷,乃至于呈现出苦大仇深状;

2、对自我展开一堆无意义的评价,不知不觉掉入 “批判的陷阱。”

一开始,“这真是个坏球”;紧接着,“我就是打不好这类球”;再来是,“我可能真的没有天赋”;然后呢,“我真是一个糟糕的球员”;最后,“我真是一无是处!”

啊,明明只是一场网球而已,但人就会沮丧得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 哪跟哪儿啊。

这奇怪吗?

不奇怪,将网球换成高考、演讲、求职、相亲 —— 这种感觉就会熟悉很多。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出现 “焦虑而敷衍” 这种状态。

他在内心游戏里一败涂地,陷入了对 “自我价值” 的深度不安,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哪里还有余力来操作客观世界里的一件小事?

哪怕只是做个 PPT。

每一个焦虑而敷衍的人,都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殊死搏斗。

我有一些朋友非常努力、上进,但他们在 “拼” 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多少快乐,还很容易淹没在焦虑不安中,哪怕最后得到理想成果,也只是开心一阵子罢了。

据我多年观察,他们在身处焦虑的时候,不但没有提升效率,反而容易吃不香、睡不好,以至于他们全力以 “拼” 的过程,都像是在逃避某种飞车追捕一样。

== 我曾问,为什么你要这么焦虑?==

== 答案是,只有焦虑不安时,人才确信自己正在全力以赴,才会减少对潜在失败的恐惧。==

这可能源自某种不安全感:不努力 —— 失败 —— 低价值感 —— 危险。

在这样的逻辑链条里,== 焦虑其实是被当作一种 “免责声明” 来使用。==

== 它的暗语是:我已如此努力,乃至焦虑如斯,万一失败也请少骂我一些。==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观念。

其实,即便你不焦虑,你也一样可以把事情做好,甚至会更好。

放松且认真,就像是要你好好握住一把沙子。

你得用一点力气,但又不能太过用力。

当你松弛着手、静静地握住一把沙子,沙子不会轻易漏出指缝,哪怕五分钟十分钟也不会。

但如果我吓唬你,漏一颗沙子罚款一万块,你一个紧张焦虑,用力过猛,倒是很容易让沙子漏出来。

放松且认真,又像是要你收拾摔碎的瓷碗碟。

如果你的手指足够松弛、柔软,哪怕陶瓷碎片很锋利,瓷片接触到手指时也不容易划伤你。

但如果我吓唬,限你必须在 3 分钟里收完,又或者疾言厉色地责备你笨手笨脚、怎么那么没用,你的手指难免就会突然僵硬,多半你是要被划破手的。

最好的状态就是如此:柔软、松弛、坚定。

或者类似这样的感觉:Be quick,but don't worry。

以及更贴切的描述:relaxed concentration。

== 要做到放松且认真并不容易,因为你无法 “很努力地放松自己”。==

这对信奉 “努力必胜” 的人来说,可能会很不习惯。

当你命令自己 “放松放松快放松”,你多半无法进入松弛状态;

当你要求自己 “快睡快睡快快睡”,你多半要准备好今夜无眠。

放松与睡眠一样,都是自然得到的东西,无法通过 “索取” 而获得。

== 因而,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出目标路径,然后奋力前行,而是应该反向操作,先去除干扰我们放松、入睡的障碍,然后耐心地等待它自然到来。==

== 不是,making it happen,而是,letting it happen。==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给了我很多启发 —— 书中说,我们要做的去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 “自我批判”,或者说是,放下评价。

当一个网球打在界外,A 球员内心会批判:啊,坏球,这一球真是糟透了!

B 球员内心会说:好球!对手开始失误了。

这取决于他们所在的位置。

但在裁判而言,没有所谓的好球、坏球,他只看到一个东西:界外球。

界外球就是界外球,没有好坏。

当一个 “界外球” 投射入不同心湖,会激荡起截然不同的波纹,有人喜有人忧,有人愤慨有人悲叹,只有中立的裁判静静地记下分数。

“球员们对于这一球所认定的‘好’或‘坏’,并非这一球的本质。那些只是他们各自依自己的反应,在脑海里对这一球所加诸的评价而已。”

我们要做的就是像那个裁判一样,如实地描述、记载眼前的事情,而不要过分地调动滤镜 —— 如实地看待事物本来的面貌,这就是理性。

内心如镜,它的工作是如实地映照出现实;但若内心如哈哈镜,看到的就是各种奇怪的扭曲影像。

如上所述,我相信焦虑 / 放松与认真 / 敷衍,并没有绝对的一一映射关系,这个世界上有人焦虑地认真、焦虑地敷衍,也有人放松地认真、放松地敷衍。

说到底,你是认真还是敷衍,只取决于你能投注多少精神资源;而你是焦虑还是放松,则只取决于如何安放心与灵魂。

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还是前文说的 “放松且认真”,因为认真有助于你提高成功概率,而松弛的你更能关注 “当下”,且在过程中体验到一点做事的乐趣。

相反地,最糟糕的状态则是 “焦虑而敷衍”,因为你敷衍事情,事情也会敷衍你,而且过程中你还容易不开心,度日如年。

放松跟认真,并不矛盾;焦虑而敷衍,也是可以并存的。

长期主义跟活在当下,也是不矛盾的。

你完全可以对未来充满积极展望,同时非常认真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结尾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有一段专门探讨 “焦虑”,我感觉比前面所写的更加深刻,不妨就以此作为结尾好了。

“焦虑是另外一个陷阱。它是自我的反面。

如果你确知做什么事都做不对,那么你就会很害怕。就是这个因素往往让你迟迟不敢动手,而不是懒惰。这种过度担心的情况往往造成各种错误,于是你会去修理不需要修理的东西,去担忧假想中的困扰,然后产生各种荒谬的结论。

你会因为自己的紧张而认定机器出了各种问题。一旦机器真的出现某些问题,就更验证了你起初对自己的低估,因而产生了更多的错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会不断给自己各种打击。

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想你应该把自己的焦虑写下来,然后参考各种书报杂志。因为你有焦虑为动力,所以会很努力地研究。你愈研究就会愈平静。

你要记得,你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而不仅仅只是把机器修好而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 APP

Loading...
Ownership of this post data is guaranteed by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creator 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