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來的房子裡,我這樣搭建怡人的光照 | 少數派會員 π+Prime#
#Omnivore
保留著一種期待的心情,隨時等待著一束不期而遇的光。
白色長條的日光燈是不少人童年中的記憶。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審美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們對於光的期許,也從單純的照亮夜晚變成了營造氛圍,單一、無法調節的白色照明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
但燈光配置對許多人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如果是自己購置的新房,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家裝設計師的方案來動態選擇,但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前置條件。面對幾乎無法改動硬裝的租房,就必須忍受無法改變的「一片死白」了嗎?
並不是如此。我這幾年一直在租房環境下探索「無主燈」式的佈置思路,一路上積攢了不少經驗。事實表明,即便是有主燈的設計,也可以通過一些小巧思轉變為無主燈的效果,而且不用涉及到硬裝改造,或者能夠還原。
如果你也想給自己打造一個合適好用的環境光,不妨跟著我的思路一起探索,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剛搬進來時的樣子
文中提及的燈具彙總
這裡整理了我家裡目前用的一些燈具,以偏黑白灰 + 木紋的中古簡約風為主。僅供參考,你可以直接「抄作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和需求來調整。
分類 | 產品 | 說明 |
---|---|---|
可換燈泡 | 宜家索爾克林台燈宜家安卡派落地燈一個後續會換掉的奶油風吊燈淘寶隨便買的一個台燈燈罩 | 均搭配 Nanoleaf Essentials E27(Thread 版)燈泡使用 |
智能燈具 | Aqara 幻彩吸頂燈 T1;Aqara 吸頂燈 T1;YeeLight Pro 屏幕掛燈;YeeLight 燈帶;自己 DIY 的偏置照明燈條;飛利浦智睿球泡燈; | 均接入 HA 並橋接到 HomeKit 控制 |
非智能燈具 | 軌道燈雙頭射燈 | 通過 Aqara S1E 開關接入智能控制。具體型號不做推薦,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選擇燈的數量和軌道長度等,但也別忘了重點關注頻閃、Ra 值和色溫 |
「好燈光」是什麼?#
目前的租房市場裡,絕大部分的照明系統還秉承著「有了且能用就行」的原則,依舊被日光燈、單色白光吸頂燈占據主流。一旦它們開始工作,就會完全不考慮你的感受,毫不客氣地、硬生生地把刺眼的白光塞滿整個房間。
所以,與之相對的,就是我對「租房好燈光」的定義:
- 只照亮該照亮的位置,既能覆蓋全屋,也能只點亮幾個角落;
- 拒絕純粹的白光,給自己更多的顏色、亮度和色溫選擇權;
- 燈光的顯色指數達到 Ra90 以上,無可見頻閃,視覺上觀感舒服不刺眼。
是不是有點熟悉?其實這也是無主燈照明的核心要義。但在租房環境下,由於無法做一些破壞性的裝修,房屋的硬裝、電網佈局和燈具孔位都受到了嚴格限制,還要考慮搬家的帶走和復原的需要,傳統方案裡常用的壁燈、軌道燈、聯排射燈和吊頂燈條就毫無用武之地。
不過讓我們換一種解決的思路和角度 —— 既然上牆和入頂的燈無法使用,那麼靈活可移動的落地燈、台燈乃至工作燈,都可以成為照亮環境的選擇。這一方案的核心方法論非常簡單粗暴:如果不能改變主燈的位置,那麼就改變它的「地位」。而具體的實行方法也很簡單:
- 用更多的可移動的、靈活的燈光(甚至是蠟燭的光也可以)來替代主燈,或者沖淡它的存在感;
- 在日常的使用中,更多地開啟這些氛圍燈具來代替主燈對空間的「無差別照明」。
基於這些原則,租房的無主燈方案便有了落點。不過在改造開始前,理清自己的需求是先行步驟。千萬不要腦子一熱買些好看卻無法優雅使用的燈具,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環境與照明需求來思考如何安排。
我家的照明方案#
我租下的房子為將近百平的房一廳佈局,為舊村改造的回遷房。選擇這個房子相比精裝房有更大的好處,一是更加現代且沒有「廣東省省屋」的內部設計,符合我對房屋的審美,留給我改造的餘地較大;二是有較好的弱電佈局,方便我能為智能燈具準備好良好的無線網絡。
下面,我將根據我在家裡生活的幾個空間,來向你介紹我的無主燈照明方案。
起居室:保留主燈的無主燈設計#
起居室佔據的空間約在 25 平左右,開發商給的原始佈局是兩個白色的吸頂燈,一個位於沙發上方,一個位於餐桌上方。作為會見朋友、生活起居和貓主子的主要活動空間,我的改造目標主要有這些點:
- 燈光能足夠暗得營造氣氛,能足夠亮得溢滿全屋;
- 平時無人在起居室的夜晚,能保持一盞小燈常亮;
- 適應不同區域需求,聚餐時全屋打亮,玩桌遊時只照亮地毯,看電影時只保留燈帶等;
- 燈光的顏色、亮度、色溫可調節。
其次,我對起居室裡區域做了細分。停留越多頻次、越長時間地方,佈置的燈就越多。反之,對於那些人只是偶爾路過的鞋櫃、冰箱區域,就只需要借助其他燈具帶到即可,無需專門佈置。
針對以上需求和房子已有的條件,我目前在起居室裡的「無主燈」佈局如下:
** 首先是牆角書櫃上面的一盞宜家索爾克林台燈,用了 Nanoleaf(綠諾)家的 Essentials 燈泡。** 它可以為客廳左上角的一大片區域提供照明,並通過牆壁的漫反射傳遞各處,足以在夜幕降臨時給起居室提供看清物體和過道的亮度。同時,它在娛樂時也能調整多種顏色的燈光,拉滿氛圍感。原生支持 HomeKit 的特點,也讓我省去了折騰的麻煩。
** 其次是一盞專門照向沙發和地毯區域的宜家落地燈。** 這盞燈是專門為親朋好友到訪時的聊天、桌遊的場景打造的。這裡原本用的是一盞古早的飛利浦智睿球泡燈,後來也被我換成了 Nanoleaf Essentials 燈泡,能夠根據場景的氣氛的不同調節亮度、顏色或色溫。當大家在地毯上圍坐一圈,就著燈泡暖黃色的燈光和酒精,便能暢所欲言。
廣東省省椅的改造確實是棘手
接著就需要涉及到一小點硬裝改造的部分了。我拆下了房子原有的白色吸頂燈,給客廳換上了 Aqara 的幻彩吸頂燈 T1。1
因為絕大部分的吸頂燈結構都類似,所以改造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後期也能幾乎無損復原。拆下燈罩後擰下螺絲,原有的吸頂燈就能取出,裝上自己的新燈具擰緊螺絲並接上電源即可。但畢竟涉及到「高空作業」和強電,務必以人身安全為第一要務。
儘管 Aqara 幻彩吸頂燈 T1 處在主燈的位置,但卻沒有主燈的「地位」。不過雖然是這麼說,要把整個客廳都「無死角」照亮的話,它還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而過 HomeKit 的群組控制,可以讓 T1 的主燈和起居室其它的 Nanoleaf Essentials 燈泡組成燈組,實現自適應照明和統一調光。
Aqara 幻彩吸頂燈 T1 關閉與開啟的效果對比
環繞主燈周圍一圈的燈帶也挺有意思,Aqara 把它叫做「星環」。它還可以通過 Aqara 的 App 選擇各種各樣的場景和流光效果。
官方提供的場景都挺好看,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叫「絢麗星河裡」的藍紫色流光。這個與 Bi+ 顏色高度相似的流光效果給了我啟發,我就自己加入了代表 LGBTQ+ 的彩虹色和代表跨性別的藍粉白流光,倒也是非常符合我家「酷兒起居室」的活動空間定位。雖然平時我自己是不經常用,但偶爾用來給朋友炫技還是很有效果的。
而且無論是主燈還是燈帶,都直接支持 HomeKit 控制,接入 Home Assistant 也方便很多。
「黑洞與它的驕傲光環」
餐桌上的吊燈也是我自己改的,燈泡和台燈是同款,有時候也會拿它當夜間的無人照明用。我還在考慮把它改成更集中照向餐桌的射燈,能讓用餐的時候注意力都聚焦在食物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在咖啡和酒水台下的燈帶。它基本沒法提供什麼清楚的照明,但就是很能提升氛圍感。得益於它並不亮眼的光線,在起夜的時候從遠處照亮走廊的地板時,能讓人看清隨意躺臥在地上的貓主子,也不至於對眼睛造成任何刺激。
** 能遠程控制、調節亮度色溫顏色之外,智能燈具其實還有個容易被忽視的優勢:支持在開燈和關燈的時候漸亮漸暗。** 這比起「啪」地一下就把眼睛亮瞎在體驗上還是有十足改善的。尤其是在適應慣了這些燈具之後,面對廚房和廁所這種無法改動的白光吸頂燈,我至今都還會感到不習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 對於日光燈管這種兩頭有上牆、上房頂孔位的燈具,改裝軌道射燈也是非常值得一試的,而且效果往往會出乎你的意料。不過在選購前記得測量好兩個螺絲孔位的距離,選購時問問商家能不能幫忙打孔,避免出現孔位對不上的麻煩。
- 你還可以試試在各種地方藏燈帶。只要你想,沙發底下、儲物櫃 / 電視櫃底下、鞋櫃底下都是藏燈的好地方。不過需要提醒的一點是,** 盡量選擇將燈帶打向牆面,或是購買有柔光燈罩的燈帶(自己買柔光套管將燈帶貼進去也可以)。** 這樣出來的光線會更加柔和,也能降低許多房子裡自帶的高亮瓷磚地面的直接反射,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走廊:畫才是主角#
走廊是一個不會有人常駐的空間,其實並不適合做複雜的照明設置,簡單地用氛圍照明取代原有的白光燈就能起到很大的改善。
住處原配的同樣也是一個白光吸頂燈,我將它改裝了一個雙頭的射燈,想法是來自於博物館和藝術展上的照明方案:既滿足了照明需要,還能引導視線。
射燈的一頭照向了走廊盡頭的大幅《燃燒女子的肖像》海報,在白牆上打出一片圓型光暈,讓人穿過走廊時第一眼就能被海報上的諾耶米和阿黛兒所吸引。而照亮畫面的同時,也可以借助走廊盡頭的白牆漫反射,將光線鋪灑到走廊後部的各個位置。
怎麼拍都會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實際看起來是很正的
射燈的另一頭以略微傾斜的角度照向走廊與起居室聯通的地面,讓衛生間門口也有很好的照明,填補從起居室和走廊銜接地帶的燈光照度不足問題。
同樣地,選購前也需要注意原有燈具的孔位,考慮改造的複雜程度。而若是踢腳線附近做了藏燈的裝修,那麼在這種不需要特別集中照明的地方,沿著走廊鋪設燈帶就是很棒的選擇。
工作室:照明的極致嘗試#
打開我 iPhone 上的「家庭」App,燈最多的房間非我的工作室莫屬。
原因是我認為,對於這類每天都會花很長時間停留著的地方,好的燈光對工作和娛樂來說都至關重要,花費更多心思來搭建也是無可厚非。整體的無主燈照明和工作桌面的多個氛圍照明默契合作,為這個不足 5 平米左右的房間提供了能夠應對各種需求的光。
首先依舊是換掉開發商統一分配的白光「廣東省省燈」,然後替上一盞三頭的軌道燈:一面打向左側的文化牆,剩下兩個分別照亮眼前和身後的牆壁。軌道燈左側利用了原來吸頂燈的孔位,並引入了這裡的電源線,而右側則在房東同意後用電鑽開了一個新的孔。
由於要上智能的軌道燈的成本較高,所以我沒有選擇,而是通過 Aqara 的 S1E 開關將非智能燈接入 HomeKit,實現了智能化控制。不過缺點確實也明顯,要麼全開,要麼全關,而且無法調節其它燈光參數。好在光打出來的效果很讓我滿意,也就暫時不糾結這個問題,等後續有能力的時候再考慮升級。
燈光的實際觀感其實比照片裡好看很多
軌道燈雖好,但也不是全天候適用的。毫無疑問,它灑出來的燈光能夠將工作室內的一切黑夜驅散,但也恰恰是它太亮了,在將暗未暗和需要準備入眠的時刻,它反倒是成為了不合時宜的角色。因此,在天色漸暗又還未入夜的時分,以及夜晚 12 點之後,我都會選擇讓軌道燈進入「冬眠狀態」。
這些時候,其它燈具的柔和照明就成為了更加上乘的好選擇,也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無主燈」—— 沒錯,只要氛圍燈具足夠多,它們也能成為無主燈照明的核心。
這方面,絕對不要低估屏幕掛燈加上顯示器亮度的實力。單開著它們,我的小工作室其實就已經達到了看清環境改的要求。屏幕掛燈的好處就自然不必說了,而我選擇 YeeLight 的原因除了智能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它後方的氛圍燈條。
屏幕掛燈的氛圍燈條和我自己給顯示器加裝的偏置照明相混合,在牆上畫出了十分柔和且色彩豐富的顯示器背景,如同是將萬里之外的極光偷偷摘下來貼到自己家的牆上。除了之前所說的減少顯示器內外對比度,降低眼睛的疲勞之外,也是提供夜晚照明的另一個主力之一。
同上
剩下的燈光主要是環境照明。一個是桌子底下的燈帶,一個是斗櫃上的燈泡。
桌子下的燈帶在平時是最無感的一片光,而且因為地板反光能看見燈帶上的一顆顆燈珠,觀感並不好。不過在進入觀影時刻之後,這裡就成為了它的主場,用暗暗的藍色提供氛圍光線的同時,也不至於打擾到屏幕。
斗櫃上的燈泡主要用於照亮工作室的左側區域。鑑於工作台和大部分照明都安居在房間的右側,這個燈泡就成為了左側區域的「獨苗」。它是一盞會在有人的夜間一直點亮的燈泡,恰到好處地均勻原本燈光「左輕右重」的佈局。而且暖黃色的燈光灑在花上的時候,也能帶來更好的觀感。
智能化在這裡也帶來了好處。我可以在斗櫃台面和工作桌底下各安排一個無線按鈕,設定好對應的模式,方便快捷地操控。與此同時,Aqara FP2 人在場景傳感器的加持,進一步智能化了這個小空間,做到人在燈亮,人走燈滅空調關閉。
臥室:燈光環境為睡眠服務#
今年搬家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將工作區與休息區拆分,各自安排到不同的房間中。這樣,智能設備的指示燈光污染被徹底消除,夜晚在房間中就可以在黑暗且舒適的環境中放心入眠。
臥室這種需要安靜和休息氣氛的地方,唯一需要服從的原則便是「為睡眠服務」。無論是不是無主燈照明,都應以舒適和放鬆的氛圍為主,增添太多燈具反而會顯得冗餘且過度。
主角是在斗櫃上的一盞氛圍燈。磨砂的氛圍燈罩之內,也是剛剛更換不久的 Nanoleaf Essentials 燈泡。決定結束一天的工作休息後,通過牆壁上的 Aqara S1E 無線開關和 Home Assistant 的加持,實現了無線控制。默認 50% 的偏橘調的暖光,讓人已進入就能感受到一種寧靜和放鬆的氣息,對於緊張工作了一天的我來說亦算是莫大的慰藉。
不會有人的家裡真的是整整齊齊的吧......
除了收拾、尋找物品之外,上方的吸頂大燈我都不會開啟。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替換掉了原來的純白光吸頂燈,換成了 Aqara 的 T1 吸頂燈,並將燈光默認設定為暖黃色。它能和房間裡的 Aqara S1E 開關能夠很好地搭配使用,可以直接開關、調節亮度和色溫,省去要找手機和喊 Siri 的尷尬 —— 即便是自己在家,也不想用語音。
最後,開放式衣架系統的最下方,我也貼了一條自己 DIY 的燈帶。對於與朋友們在臥室夜談,又或者是愛意濃烈的時刻,它都會很好地承擔起應有的氛圍照明角色,讓人能夠放鬆下來,袒露誠摯的內心和浪漫的話語。
如果你的臥室也和我類似,僅用於休息和睡眠,那我的建議就是盡可能減少光的亮度,可以用一盞暖光的床頭燈或是衣櫃、斗櫃縫隙中的部位藏幾條燈帶來作為主要照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有化妝的需求,那麼我建議依靠自然光,或額外尋找一款優秀的帶燈光化妝鏡。不要試圖用燈泡、吸頂燈照明,它們一來亮度不足,二來也極易產生偏色。
常見問題與建議#
協議的選擇#
如果你也有心想要嘗一嘗智能燈具帶來的甜,那麼需要注意各個廠家的協議。目前主流的燈控協議五花八門,藍牙 Mesh、Zigbee 和 Wi-Fi 打得不可開交,Thread 又帶著 Matter 的背書浩浩蕩蕩殺進戰場。這些協議各有優缺點:
- 藍牙 Mesh 和 Zigbee 相對便宜,可選的設備也多,但它們都需要中樞網關,且網關掉線後所有設備都會無響應。
- Thread 和 Wi-Fi 都不需要專門的中樞網關,不會出現全部掉線的問題,響應速度和穩定性都要優於前兩者。我就將用了很久的飛利浦 Hue 系列更換為 Nanoleaf Essentials E27 系列,沒有再出現過掉線問題,也穿過兩堵牆幾乎能在按下開關的瞬間立刻點亮。
總的來說,各個智能協議都不會在使用體驗上拉開特別大的差距。即使強如 Thread,由於依賴特定生態的特定硬件,優勢幅度並不足以讓普通消費者花大價錢去換新。除非你有專門鍾情的某一種方案,那麼主要還是挑燈光的參數。而非智能家居之間溝通的協議,還有米家和 Apple 家庭拖底不是嗎?
「光污染」問題#
燈光變多之後,光污染問題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但好在,這個問題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解決,倒也不必過於擔心。
** 首先是盡可能選擇知名的燈光品牌和同一批次、子品牌的產品。** 像是我家的 Nanoleaf Essentials 燈泡、兩款 Aqara 吸頂燈的顯色指數(Ra 值)也到了 90 以上。而同一批次的產品則更能獲得統一的亮度、顏色和色溫,避免在調節的時候出現由於廠家各自定義的細微不同而造成差別。
** 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開啟不同的燈光。** 佈置了無主燈照明的好處就是「哪裡需要照哪裡」,而不是一股腦全打開。不過,合理安排區域劃分和這些區域內的燈光分佈,也是個需要摸索的過程。
餐廳的主要照明:吸頂燈與吊燈
** 第三是給燈光編組或設定好情景模式。** 編組控制能同時對多個燈具控制,而情景模式就可以提前設定好場景內每一束燈光的參數,在需要時一鍵開啟,以適應當前的照明需要。
流動的、發展的、共享的#
相較硬裝需要提前設計且難以改動,軟裝反而還有著可隨時調整的優勢。如果你覺得某個燈光的位置不合適,那麼隨時移動它的位置便能方便地改善照明效果,讓燈光跟隨你的需要隨時在房間內流動,還可以根據未來的需要快速調整。這份靈活性讓我能保留著一種期待的心情,隨時等待著一束不期而遇的光。
** 儘管花了幾千字來寫燈光佈置,我還是想強調:燈光是給居家增添氛圍,而不是製造氛圍。** 合適的燈光能夠給舒適的環境錦上添花,但說到底,決定性因素還是周遭的風格佈置和文化環境。試想如果走廊只是單純地打一束光到牆壁上,缺失了那副海報,就仿佛這裡是一片純粹的荒野,讓人心生壓抑。對燈光的調整也並不只是單純改變燈具,環境的改造也是重中之重。像是針對燈帶在地面反光嚴重的問題,我目前已經考慮將工作室內鋪上全屋地毯。從這個角度說,好的燈光也能提供一種動力 —— 你看,廁所門口那面空空的牆,你不想用來展示點什麼嗎?燈光都已經準備好了。
一面等待創作的白牆
** 另外,再美麗的燈光也終歸是要為人服務的。在精心裝點光照之餘,也不要忘了和別人分享。** 即便我身邊的朋友不多,但我還是很希望他們來到我家後,通過我精心佈置的家和燈光,來感受這種安全、自由和舒適的氛圍。我也希望他們並不是純粹的訪客身份來到這裡,而我也不再是一個「主人」的身份。智能照明的好處也在此凸顯:我可以隨意增加開關、旋鈕和智能音箱,讓來到這裡做客的朋友們也可以輕鬆地控制讓他們稱心如意的燈光環境,而並非僅限我一人獨享。
終於把這篇拖了半年多的文章寫完了。這個拖稿的過程,也是我不斷改造這個新家的過程,也伴隨著心理狀況和經濟情況的起起伏伏。雖然看起來寫了很多,但總感覺還有不少遺漏,想要盡可能詳細地告訴你我的思考,但又怕過於私人而不太具備參考價值。
不過或許也能給你一些改造的想法和動力吧。雖然是租房,但我還是喜歡把這塊地方叫做「家」,改造和裝飾它,在依舊漂泊的生活和不知道走向何方的世界之中,保留一個能夠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地方。夜晚降臨,溫暖的燈光溢滿房間之時,這裡就如同母親的懷抱一般,靜靜呵護著居住在此的我和朋友們。
- [1] 當時在選擇吸頂燈的時候著實費了大勁,能滿足上面條件的吸頂燈居然在市面上無法找到。只是好巧不巧剛好 Aqara 在這之後不久就推出了幻彩吸頂燈 T1,由一個可調節色温和亮度的主燈和一圈周圍的彩色燈帶組成 —— 雖然沒能完美地實現我的需求,但總比我天馬行空地「把 WS2812B 燈帶塞進吸頂燈裡算咯」的方案好多了。
- [2] 我的房東比較好說話,在我說走的時候會用膩子恢復原樣之後,她就快速同意了。
© 本文內容為少數派獨家版權,僅限少數派會員在本平台閱讀體驗,不得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閱讀信息
全文字數 6884 字
閱讀本文共需 11 分鐘
字號選擇
小
中
大
作者
宛潼 用不停創作來對抗焦慮,歡迎合作或投餵丨女性主義者丨公眾號:約翰斯庫
- 「好燈光」是什麼?
- 我家的照明方案
- 起居室:保留主燈的無主燈設計
- 走廊:畫才是主角
- 工作室:照明的極致嘗試
- 臥室:燈光環境為睡眠服務
- 常見問題與建議
- 協議的選擇
- 「光污染」問題
- 流動的、發展的、共享的